《棕榈藤名词术语》由TC263(全国竹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林草局。
全球约有600种藤类植物,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东南亚(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菲律宾、老挝和越南等国)、西非和中非(特别是中部非洲、加纳、喀麦隆和尼日利亚)和太平洋(例如斐济)的热带和亚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
棕榈藤是一种多功能的可再生材料,已被用于制造各种产品,如家具,篮子,垫子,手杖,手袋和工艺品。
根据2013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全球藤类产品的进口接近7.45亿美元。
全球对藤制品的需求强劲,藤家具和篮子产品的新设计继续吸引现代消费者。
印度尼西亚仍然是主要的藤制品出口国,但中国和越南尽管缺乏生藤,但其在全球藤贸易中的份额一直在增长,而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和老挝的资源丰富,但出口数量相对有限。
目前,藤条及其产品的全球贸易受到藤条行业术语混乱的阻碍。
藤材料和产品的贸易名称往往是由藤商开发的,与植物来源几乎或没有关系,它们因国而异,甚至因区域而异,因此无法确保任何程度的标准化,本标准的翻译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为全球统一相关术语发挥重要作用。
本标准规定了棕榈藤的形态、培育、采收和加工等术语的定义。本标准适用于棕榈藤相关的科研、教学、生产和贸易。藤的标准化术语也将允许标准化的分级做法,这将进一步改善藤材和产品的国际贸易。藤的种植、加工和利用是全球许多地区关注的问题,因为它在减贫、创造就业机会和外汇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藤条及其产品的全球贸易受到藤条行业术语混乱的阻碍,通过翻译我国的棕榈藤标准,可以提高该标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占领相关行业的话语权,同时也为我国以及全球的藤产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