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再生黄铜原料》由TC243(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TC243SC2(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重金属分会)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目录

基础信息

标准编号
GB/T 38470-2019
计划下达日期
2020-08-03
项目周期
与中文国家标准项目周期一致
归口单位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重金属分会
主管部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翻译承担单位

翻译人

王育飞

国内外简要情况说明

1.铜是具有耗竭性的矿产资源之一,也是人类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之一,其金属特性决定了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2.据统计,到2017年全球精铜矿产量1970万吨,同期全球铜储量7.9亿吨,静态保障年限仅有40年。

虽然每年全球铜储量还在缓慢的增加(过去十年年均增长率在1.6%左右),但每年铜消费的增长率则至少在2%以上,而且全球铜矿的开采品位在不断下降,因此许多国家对铜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再生铜来满足自身需要。

自2013年以来,全球每年再生铜产量约为400万吨(金属量),占全球精炼铜总产量18%左右。

3.铜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铜资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但我国是一个贫铜国家,铜矿储量非常有限,我国铜资源的人均储量是全球人均水平的1/6,自给率不足20%,原生铜金属远远满足不了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需要,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构成严重的制约,因此中国对再生铜进口依赖度极高。

据统计,2017年我国铜消耗总量1186万吨,其中进口铜679万吨,占铜消耗总量的57.25%;进口铜中再生铜及铜合金355万吨,占铜消耗总量的约30%,占进口铜的52.28%。

4.使用再生铜原料,可以缓解我国铜精矿原料资源保有量低、长期依赖进口的情况,有力保障了我国资源需求,为我国制造业提供了大量充足优质的原料,实现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有色金属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有利于调整我国原生资源开发利用的结构与布局,实现资源保障的多样化;同时,相比进口铜精矿的高价格,采用价格相对较低的再生铜原料,可以降低铜产业链整体产品价格,对于提升我国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

备注

本文件翻译的是GB/T 38470的2023年最新修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