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效管理技术要求》由 TC290(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住房城乡建设部

主要起草单位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

目录

基础信息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18个月
申报日期
2023-03-07
公示开始日期
2024-03-01
公示截止日期
2024-03-31
标准类别
产品
国际标准分类号
29.020
29 电气工程
29.020 电气工程综合
归口单位
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住房城乡建设部

起草单位

与国家标准同步制定外文版

编号 语种 翻译承担单位 国内外需求情况
1 EN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效管理应有明确统一的能效管理定义及范围、总体目标及要求、各子系统目标及能效要求,应具备对各用能系统的能源消耗进行监测、分析与评价的全面功能。目前轨道交通的节能措施较多,对应到能效管理的技术条件更是千差万别。由于国内与国外存在着系统运行环境、能源应用条件、工程设计标准等客观差异,能效管理在控制策略选择,以及能耗计量、能效计算与评价上并不统一,而且国外不同区域之间也不统一,如美国推荐ACPE评价标准与新加坡采用的标准不同,与国内的标准也不同,分歧包括了主要设备配置、运行条件约定、能效计量评价等各个方面。同步制定外文版,不但可以约束外部产品输入时的技术条件,而且对我国的系统与技术输出提供了统一的交流基础,有利于降低对外贸易与外商投资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的营商环境,促进国家标准与国际的接轨,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高质量发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制度支撑。

目的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中大运量的轨道运输系统,同时也是能源消耗较大的用户,在满足交通功能需求的同时,作为重点用能单位,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减少环境污染。

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效管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效管理相较于其他市政设施或民用建筑有较大区别,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规模大,设施多,布局较为分散,增加了能效数据采集和管理的难度。

其次,能效数据采集颗粒度不细,对不同类型的区域,不同用途、性质的设备,缺乏精细化、针对性的能效监管,也容易发生能源浪费和损耗问题。

并且,城市轨道交通地域性强,早期线路基本上未设置能效系统,近些年部分轨道交通线路才陆续设置能效管理系统。

其次是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的要求。

2020年9月,第75届联合国大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10月,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明确目标及“碳达峰十大行动”。

其中,“节能降碳增效行动” 中提出实施城市节能降碳工程,开展交通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和示范应用,推动城市综合能效提升;推动既有设施绿色升级改造,积极推广使用智能化用能控制等技术提高设施能效水平。

“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明确要求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智能交通、降低空载率和不合理客货运周转量,并提出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

为落实国家战略需求,响应党中央绿色发展的政策要求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目标,需尽快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效管理技术要求》,对城市轨道交通能效管理进行顶层规划。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效管理建设,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效管理的目标与定义、功能与指标等提出技术要求和规定,用以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牵引、各机电系统的能效管理,实现对能效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管理,实现科学、合理、安全用能,以提高能效水平的信息化水平,特制定本技术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能源是电力,由于运量大、运行时间长、运营设备数量多,其消耗的能源总量巨大,是城市的用电大户。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形成,用电总量也随之大幅增长,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效管理,对电、水、气、热、冷等系统的负荷进行实时监测,并对设备运行状态、碳排放量、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通过能耗数据统计、能效分析、节能潜力分析、节能控制等多种手段,能够有效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能耗,减少用电总量,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对于建设绿色低碳地铁、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地铁总历程未来将达到1.4万公里,涉及80个城市,未来预计年耗电将达400亿度,约占未来全国总电耗的5‰以上。

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效管理技术要求》,通过系统性地分析各因素对系统能耗的影响程度,建立较为准确的能效模型,执行节能的设备控制方案,实现节能降耗3%~5%,减少运营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截至2022年末,全国城轨交通累计投运车站总计5875座,粗略推算,全国轨道交通年耗电量将降低7亿度以上,减少碳排放150万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同时,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社会公共事业,关系到政府形象、公众和国有资产利益,节能减排与降低运营成本息息相关,与保障地铁的安全、畅通、准点目标一致,因此制定并执行本技术要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更加突出。

从加快绿色低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现科学用能、智慧用能、节能降耗减支、行业系统性提升能效的角度,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效管理技术要求》具有现实意义。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效管理的总体目标及要求、各子系统目标及能效要求和能效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效管理及能效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主要技术内容: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体要求 明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效管理定义、范围及总目标。 车站能效 5.1通风 提出通风系统能效目标及指标要求,对不同气候区域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要求。 5.2照明 提出照明系统能效目标及指标要求,提出通用节能措施要求。 5.3给排水 提出给排水系统能效目标及指标要求,提出通用节能措施要求。 5.4供配电 提出供配电系统能效目标及指标要求,对主要设备提出能效要求。 5.5乘客服务设备 5 列车牵引能效 6.1车辆 提出车辆系统能效目标及通用节能措施要求。 6.2线路 对线路设计提出能效目标及通用节能措施要求。 6.3行车 对行车组织提出能效目标及通用节能措施要求。 6 能效管理平台 对能效管理平台提出管理范围及通用功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