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电气绝缘用薄膜 第4部分:聚酯薄膜》由 TC51(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主要起草单位 桂林赛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四川东方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南洋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裕兴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桂林格莱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铜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哈尔滨理工大学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泉州嘉德利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泰州钰明新材料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厦门法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气动力装备有限公司卧龙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山东齐鲁电机制造有限公司南京汽轮电机长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230627-T-604
制修订
修订
项目周期
16个月
下达日期
2023-08-06
申报日期
2022-09-06
公示开始日期
2023-04-03
公示截止日期
2023-05-03
标准类别
产品
国际标准分类号
29.035.20
29 电气工程
29.035 绝缘材料
29.035.20 塑料和橡胶绝缘材料
归口单位
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起草单位

采标情况

本标准修改采用IEC国际标准:IEC60674-3-2:2019。

采标中文名称:电气用塑料薄膜 第3部分:单项材料规范 第2篇:对电气绝缘用均衡双轴定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的要求。

目的意义

电气用聚酯薄膜因其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电气绝缘和长期耐热性能,良好的耐水解和耐高温紫外光老化性能及良好的加工性能,常用作制造电气用柔软复合材料、太阳能电池背板和电工压敏胶黏带的底材,广泛应用于各型电机、干式变压器、电子电器、电力开关、电力电容器、太阳能电池组件和LED光源产品等多领域。

我国修改采用IEC60674-3-2:1992制定的现行国家标准GB/T 13542.4-2009《电气绝缘用薄膜 第4部分:聚酯薄膜》,该标准在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该标准标龄已达13 年,随着各型电机电器和电子产品以及新能源光伏发电等新型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需要,该标准的产品类型和规格已经不能完全涵盖现在的生产和技术应用需要,产品的性能及技术要求急需根据当前技术发展和市场应用需求进行修订。

通过修订该标准以更加适合于电气用聚酯薄膜产品的研制、生产、质检及贸易提供统一的评判标准,进一步提高或稳定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对电气用聚酯薄膜生产及用户应用等各方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该项目是《“十四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第二章 建设重点领域国家标准体系 (三)制造业高端化领域 10.高端装备标准中的加快电力装备领域标准研制,提升国产高端装备的核心竞争力和11.材料标准中加快新材料领域标准研制 第三章 优化国家标准供给提系(五)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提高国家标准供给水平 推进重点领域先进适用标准及时转化为国家标准,提高国际标准转化率的要求;是《2022年国家标准立项指南》,第一章 总体要求(二)推进标准体系优化 国家标准项目申报应与本领域标准体系相符合,加大修订标准力度。

(三)强化质量效益导向 推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加快转化适用的国际标准,提升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

第二章 立项重点 (二)推荐性国家标准 3.关键基础材料标准 开展关键基础材料、加快新材料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因此符合推荐性国家标准立项制定的范围。

该项目属绝缘材料标准体系中的项目(体系表中第188项,编号:0905101050001004),开展了标准修订前期预研工作(详见预研报告),具备了相应的技术研究和标准验证基础,对提高本行业经济和社会效益起到积极作用,满足加快转化适用国际标准,提升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政策要求。

是属跨行业跨领域用(机电设备、电力电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材料标准。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范围:标准规定了电气绝缘用聚酯薄膜)的分类和要求。标准适用于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经铸片及均衡双轴定向而制得的薄膜的制造。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规定了产品分类和命名、一般要求和尺寸等要求;规定了产品的性能要求:包括:与厚度无关的性能:(1)密度;(2)熔点;(3)相对电容率;(4)介质损耗因数(4)体积电阻率;(5)表面电阻率。与厚度无关的性能:(6)拉伸强度;(7)断裂伸长率;(8)收缩尺寸变化。(9)电气强度(交流试验、直流试验);(10)电弱点;(11)耐高温与耐水解性;(12)长期耐热性等;规定了产品的卷膜特性要求;另外还规定了各技术性能所适用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 a)修改并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b)增加了产品类型及型号。由2种类型的1型(一般用途:2种型号)、2型(电容器介质薄膜,1种型号)修改为1型(一般用途)、2型(超薄且高电气强度)、3型(耐高温)、4型(耐高温耐水解)和5型(耐高温耐水解性高于4型)共5种类型,每种类型按应用不同又分为5种型号(1型:通用;2型:电容器的电介质用;3型:电气线圈绝缘件用;4型与5型:电气线圈绝缘件与光伏组件底材用); c)增加了“命名”一章; d)对薄膜尺寸的优选厚度按不同类型进行了推荐; e)增加了“卷径/膜长”条内容; f)增加了增补类型和对应型号的性能要求,且将不透明薄膜的密度由(1400±10)kg/m3调整为(1420±70)kg/m3;将熔点由≥256℃调整为对应不同型号的要求值(1、3型为(260±7)℃,2型为(255±5)℃,4、5型为(260+7,-10)℃);将相对电容率不区分型号统一规定为(3.3±0.2);将介质损耗因数在工频和高频下不区分型号统一作出要求;删除了电解腐蚀、高温下尺寸温定性性能要求,将条文内容改编为三个表角注进行说明; g)将“电气强度(交流试验)”单列作为条编写;增加了等电极和球形和平板电极两种试验电极模式;删除了对标称厚为<6μm,6μm,8μm,10μm,150μm的性能要求; h)将“电气强度(直流试验)”单列作为条编写;并增加了直径6 mm电极法和铝箔夹层法两种方法及对应的要求值,将标称厚度规格及对应的性能要求进行细分:0.7μm~<1.4μm,≥1.4μm~<2.0μm,≥2.0μm~<3.0μm,≥3.0μm~<4.0μm,≥4.0μm~<5.0μm,≥5.0μm~<6.0μm; i)将“电弱点”单列作为条编写;并增加了方法C2(金属化薄膜电极)和方法C3(有气隙的金属电极)两种方法及对应的要求值,增加了0.9μm~<2.5μm,2.5μm标称厚度规格及对应的性能要求; j)将“长期耐热性”单列作为条编写;并将电容器介质薄膜的温度指数由≥130修改为≥125; k)增加了“耐高温与耐水解性”的性能要求并作为单列条编写; l)对薄膜的接头和卷膜宽度由作出具体要求修改为不作出具体要求,由供需合同规定。 m)增加了引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