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水下助推机器人通用技术要求》由 TC591(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主要起草单位 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230077-T-604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18个月
下达日期
2023-03-21
申报日期
2022-06-01
公示开始日期
2023-01-19
公示截止日期
2023-02-02
标准类别
产品
国际标准分类号
25.040
25 机械制造
25.040 工业自动化系统
归口单位
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水下助推机器人是一种通过一个或多个动力单元产生动力,带动或辅助人员在水中潜游运动的机器人,可增强使用者水下运动能力,减少体能消耗,提升水下运动体验,提高水下负载能力,打破人体机能限制,并可实时监测水下环境,协助使用者高效完成水下运动或水下摄录、搜索等。

产品涉及机械、电气、材料、电子信息、流体力学等多个学科,集成了推进器设计制造、电机防腐防沙、非刚性密封、水下信号采集、水下色彩还原、环境监测感知、水下系统控制、水下人机交互、水下仿生学运用、流体设计等多项技术领域,技术集成和密集程度高、系统性强。

通常由机器人本体、储能模块、动力模块、控制模块、显示模块和扩展模块等组成,可集成多挡位速度调节、电池电量监控显示、水下温度和深度感知显示、实时位置感知等功能,获取自身运行和环境状态,并可挂载小型水下摄像机、智能手机等拓展设备,已广泛应用于游泳休闲、潜水运动、水下影视直播拍摄、水下应急勘察、水下搜索救援等涉水领域,是水下智能装备应用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率先实现产业化的消费级水下智能装备。

近年来,我国水下机器人等水下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专门提出“围绕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产业规划密集出台,为“十四五”期间水下机器人等水下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海洋应用和个人水下智能装备消费领域,2021年12月,国务院关于“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批复指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明确了海洋经济发展的思路。

九部委专门出台《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水上消费,推动水上运动向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在应急救援应用领域,应急管理部2022年6月印发《“十四五”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规划》,对水域水下搜救、推动应急救援装备智能化、时效性提出具体要求,《“十四五”应急管理标准化发展计划》对应急搜救机器人等装备标准化专门进行了规划,以上政策规划为水下助推机器人等水下运动智能装备的发展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个人水下智能装备应用和水下应急搜索救援应用需求的提升,使得水下助推机器人需求日益旺盛。

据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预计2022年全球体验潜水业务收入将达到634.57亿美元,水下助推机器人作为潜水娱乐的重要辅助装备之一,可大幅提升水下运动效果和效率,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水下复杂环境不利于水下勘察和搜索救援工作的快速开展,水下助推机器人辅助潜水人员提高运动速度和安全性,节省体力,提高工作效率,挂载识别记录设备后可完成水下图像录制和识别,大幅提升水下勘察、搜索救援效率,结合水下勘察、搜救应用场景,已逐渐成为消防、救援重要装备之一。

目前,国内水下助推机器人产品已销往国内外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水下助推机器人应用场景需求的增加,用户数量的大幅增长和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使得市场上的产品类型越来越多,复杂多变的水下使用环境也对水下助推机器人的安全性、可靠性、密封性、环境适应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产厂商遍布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上国内外产品多种多样,形态不同。

然而,截止目前,仍没有与水下助推机器人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尤其是缺乏水下助推机器人产品标准,造成水下助推机器人产品性能要求项目和指标不统一,产品评价标准不统一,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技术要求评定没有标准依据,一方面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安全可靠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消费者无法界定产品优劣,难以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限制了产品的推广应用,与市场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严重不匹配,更为广大使用者的权益保障和安全使用埋下了隐患,因此,水下助推机器人标准的制定迫在眉睫。

该标准的制定充分进行了行业调研,综合考量产品现状和发展趋势,全面系统的规定了水下助推机器人的外观和结构、性能、外壳防护等级、电磁兼容、噪声、环境适应性等技术要求,建立了水下助推机器人产品性能评价标准及其检验方法、检验步骤和检验规则,技术内容完整,填补了国内水下助推机器人产品标准的空白,规范了水下助推机器人产品性能要求评价项目和标准,转变产品性能要求项目不明确,产品性能指标评价不统一,产品评价体系不完整的现状;提高了水下助推器产品评价的科学性、一致性和可操作性;为客观评价水下助推机器人性能要求提供了依据,为广大使用者的权益保护和安全使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对提升行业内相关产品的质量水平,推进实现创新消费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推动建立和完善水下助推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水下助推机器人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通用技术要求,适用于水下助推机器人的科研、生产、使用和管理。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确定了水下助推机器人的分类,外观、结构和外形尺寸的要求,规定了推力、推重比、推力稳定性、连续运行时间等性能要求,确定了电源、外壳防护等级、电磁兼容、噪声等技术要求,明确了运行环境、低温、高温、低温贮存、高温贮存、温度变化、振动、恒定湿热、水压、盐雾等环境适应性要求。同时,确定了以上各项要求的所需要的试验设备、试验进行的条件和试验步骤,确定了水下助推机器人的检验规则,以及包装、运输和贮存等通用技术要求。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充分参照现行法律、法规进行制定,不违背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标准有关条款参照了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如GB 4706.1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电池充电器的特殊要求》、GB 17799.3《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发射》、GB 21966《锂原电池和蓄电池在运输中的安全要求》、GB 31241《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 安全要求》等,力求技术要求完整明确,试验方法可操作性强,保障消费者的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