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组合增强塑料组分含量和孔隙含量的测定》由 TC572(全国碳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 南京国材检测有限公司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221005-T-469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22个月
下达日期
2022-12-13
申报日期
2022-01-07
公示开始日期
2022-08-15
公示截止日期
2022-08-29
标准类别
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号
59.100.20
59 纺织和皮革技术
59.100 复合增强材料
59.100.20 碳纤维材料
归口单位
全国碳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碳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起草单位

与国家标准同步制定外文版

编号 语种 翻译承担单位 国内外需求情况
1 EN 南京国材检测有限公司 该标准的翻译积极响应国家标准走出去战略,对中国标准走出去引领创新和进步、联通一带一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的意义

碳纤维是一种碳含量超过90%的纤维状炭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抗蠕变、导电、传热和热膨胀系数小等优点,但脆性大、局部容易过热、线性耐火性差、高辐射、不易修复、价格昂贵等缺点。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具有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等,但是存在较脆、耐磨性较差等缺点。

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组合增强塑料是碳纤维和玻璃纤维两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主要作用是取长补短,在提升制品性能的同时降低了制品的成本和重量,优化复合材料产品功能。

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组合增强塑料可调节各组分含量进行局部增强或增韧,在构件的设计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目前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组合增强塑料在风电叶片、桥梁加固、压缩天然气瓶(航空航天)及固体火箭发动机壳等宇航结构件上均有应用。

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组合增强塑料各组分的含量和孔隙含量是产品设计生产评价时的重要关键参数,不同的纤维含量和空隙含量会直接影响产品的整体性能。

目前国内外标准中只有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纤维含量的测试方法和碳纤维增强塑料纤维含量的测试方法,尚没有一种专门针对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组合增强塑料中纤维含量、树脂含量和孔隙含量的测试方法标准。

由于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的物理性能差异很大,使用碳纤维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纤维含量的测试标准中任一方法都无法准确检测出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组合增强塑料中各组分的含量。

另外,在进行测试时,不同的测试步骤和顺序也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此外消化温度不同以及试样块所规定的质量等不同,也会对测试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规范测试步骤和顺序,建立统一的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组合增强塑料组分含量和孔隙含量的测试方法势在必行。

通过本标准的制定,能够规范测试方法、试验步骤、计算方法和结果处理。

在统一的标准规范下,提高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组合增强塑料各组分含量和孔隙含量的检测技术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有助于研究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组合增强塑料各组分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从而在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组合增强塑料技术研发过程中,可更准确地反馈开发过程结果;在复合材料设计时,也能对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的混纺比例的选择提供更有力的支撑,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对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组合增强塑料的产品开发和应用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范围:适用于除酸酐固化物外的所有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或热塑性树脂基增强塑料,或在一定条件下能被硫酸消化分解而又不过分的腐蚀纤维的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组合增强塑料。 主要技术内容:规定了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组合增强塑料碳纤维质量含量、玻璃纤维质量含量、碳纤维体积含量、玻璃纤维体积含量、树脂含量、孔隙含量试验的测定原理、试样、试验仪器与试剂、试验步骤、计算、试验结果及试验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