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计划《遥感载荷外场自动化辐射定标系统技术规范》由 TC327(全国遥感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中国科学院。
主要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07 数学、自然科学 |
07.040 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地理学 |
遥感载荷外场自动辐射定标系统利用无人值守的场地目标特性及大气观测设备进行自动化、常态化的连续测量,并按照统一的流程进行自动处理,实现遥感载荷每次过境时只要天气条件允许均可自动进行辐射定标。
利用自动辐射定标系统可降低由于设备、方法、人员等观测差异带来的定标结果不确定性,在提高遥感载荷辐射定标时效性和稳定性的同时,提升定标结果的准确性。
高频次、自动化的外场自动辐射定标系统是目前遥感载荷外场辐射定标技术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全球对地观测卫星委员会(CEOS)于2014年发起了全球自主辐射定标场网(RadCalNet)计划,美国RVP、法国La Crau、纳米比亚Gobabeb以及中国包头场作为首批示范场入选,并于2018年底实现业务化运行。
我国除包头场外,敦煌场、嵩山场、云南场已建设或正在建设自动辐射定标能力,行业部门也开始规划建设自动辐射定标场,亟需针对性的标准规范建设和运行。
我国虽已发布卫星在轨场地辐射定标的若干标准,但主要面向常规的卫星过境时人工同步测量定标,缺少场地和自动观测仪器配置、自动测量数据处理及不确定度分析等技术要求,未能准确描述自动辐射定标系统的技术规范。
伴随着遥感定量化应用的发展趋势,制定自动化场地辐射定标的专用标准,对于规范正在蓬勃发展的自动辐射定标场建设运行,保证多系列卫星数据质量一致性及融合应用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标准旨在推动对地观测卫星遥感器(可见光-短波红外)在轨场地自动辐射定标工作的规范化运行,保证卫星光学遥感器在轨辐射定标的稳定性和常态化,进而支撑我国对地观测卫星光学遥感器在轨辐射定标的定量化应用,并参与国际统一质量标准的场地资源共享,提升与国外同类卫星遥感数据产品之间辐射质量的一致性。
本项目提出的标准规定了遥感载荷外场自动化辐射定标系统,以及地面目标、外场自动化测量、外场测量数据自动处理、载荷无关大气层顶光谱辐亮度/反射率自动计算、遥感载荷辐射的辐射定标及不确定度计算五个分系统的相关技术要求。适用于陆地、气象、海洋等系列卫星及航空遥感载荷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谱段场地自动化辐射定标。 其技术内容为:描述遥感载荷外场自动化辐射定标系统组成,对于地面目标分系统、外场自动化测量分系统、外场测量数据自动处理分系统、载荷无关大气层顶光谱辐亮度/反射率自动计算分系统、遥感载荷辐射的辐射定标及不确定度计算分系统分别给出功能要求及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