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计划《智能照明系统应用技术要求》由 TC452(全国建筑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要起草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91 建筑材料和建筑物 |
91.160 照明 |
91.160.01 照明综合 |
编号 | 语种 | 翻译承担单位 | 国内外需求情况 |
---|---|---|---|
1 | EN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外:国外智能照明研究进展和水平,照明领域影响较大的国际标准化及学术组织包括:灯及相关设备技术委员会(IEC/TC34)、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IEC/TC34发布了《管形荧光灯用电子镇流器性能要求》(0-10V调光)IEC 60929、《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DALI)》IEC 62386。两个标注主要应用于单灯控制器和电源之间的接口,或在小型的网络中,单灯控制器和单灯控制器之间的接口。 CIE已经研究制订了: LED灯具和LED模块的测试方法(CIE S 025/E:2015.LED光)、CIE标准天空指南(CIE 215:2014)、描述照明协议指南(CIE 213:2014)等,为智能照明系统标准化提供了技术基础。ISO/TC205的主要目标是开展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相关标准工作,由8个直接向TC报告的工作组组成,其中第3工作组主要负责建筑控制系统标准: 《楼宇自动化和控制系统》-工程规范和实施、硬件、功能、数据通信协议、数据通信一致性测试。今年来面对LED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 ISO建立了一个新的技术委员会TC 274,负责照明应用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与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的工作予以互补。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是实现健康、舒适、节能照明的有效手段。现有的照明控制系统主要为集中式。近年来智能照明系统在国外较普及,但基于大数据、云平台的智能照明应用尚缺乏系统性研究,其安全性、可靠性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国内:国内智能照明行业已发展多年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完整的国家标准。住建部在2012年开始制定城市道路控制系统标准要求,现已发布。国标委针对通信协议制定《LED公共照明智能系统接口应用层通信协议》GBT 35255-2017。半导体照明技术评价联盟(TEAS)也在进行一些尝试,还有一些地方也在制定一些道路照明控制标准,比如上海、广东。 对于照明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标准,传感器作为物联网的一部分,SAC/TC28(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WGSN工作在开发相应的协议,SAC/TC124(工业控制和测量标准化委员会)也在进行标准化工作。 国内相关照明控制产品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LED照明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在工程实践领域有大规模应用需求;但另一方面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存在策略算法不完善、数据格式不统 |
照明控制的发展经历了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三个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Zigbee、Wifi、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总线技术、信号检测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相互渗透,照明进入了智能化控制。
LED技术良好的可控特性使得智能照明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成为可能,在创造健康舒适的光环境,实现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与传统照明控制系统相比,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照明系统的控制和管理水平,减少照明系统的维护成本;而且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照明系统的运营成本;随着广泛应用,系统产品的成本也逐渐下降。
智能照明技术目前日趋于成熟,且在众多照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我国智能照明应用已经成为当前行业发展的热点,但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实施效果与设计预期不一致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方面,传感器、控制器、通信协议等缺少相应的技术要求,部分应用中难以体现智能控制的节能优势;另一方面智能照明系统产品在应用中尚未实现兼容性、互换性。
研究制订《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应用技术要求》,对于利用智能照明控制实现按需照明,从而在保证照明光环境质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照明能耗具有突出优势;对促进照明控制技术向模块化、可替换、适用范围广的方向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应用的术语和定义、系统架构及功能、性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场所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主要技术内容: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一般要求 5、 系统架构及功能 6、 性能要求 7、 控制要求 附录 各场所智能照明控制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