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增强材料术语及定义》由 TC245(全国玻璃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主要起草单位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204817-T-609
制修订
修订
项目周期
18个月
下达日期
2020-12-24
申报日期
2020-02-26
公示开始日期
2020-09-01
公示截止日期
2020-09-15
标准类别
基础
国际标准分类号
59.100.10
59 纺织和皮革技术
59.100 复合增强材料
59.100.10 纺织玻璃纤维材料
归口单位
全国玻璃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玻璃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就是通过标准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概念的统一就是要通过术语定义标准来实现。

增强材料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提出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新材料产业承担着引领材料工业升级换代,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建设等重要使命。

现行GB/T 18374—2008《增强材料术语及定义》标准于2008年颁布,距今已超过十年。

近十年来,全球增强材料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新产品不断出现,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现行标准已不能适应产业技术发展的要求了。

1. 国际标准已经对一些术语的定义进行了修改,为保持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国家标准也应进行相应的修订。

例如,ISO2078:1993/Amd.1:2015《玻璃纤维代号 1号修改单》(以下简称“修改单”)中,将E玻璃纤维的定义由“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的玻璃”,修改为“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强度和耐久性的通用型玻璃”,强调了它是一种通用型的玻璃纤维成分。

在原来的国际标准中,“S玻璃纤维和R玻璃纤维”都定义为“高强玻璃纤维”,而在新的修改单中,将“S玻璃纤维”定义为“高强玻璃纤维”,将“R玻璃纤维”定义为“高模量玻璃纤维”,并将两者从玻璃成份体系进行了明确的区分。

现在上述两个国际标准又在重新进行修订,本标准的修订将与国际标准的修订同步进行。

2.新产品新技术的出现带来了大量的新术语,需要在国家标准中补充。

例如:E-CR玻璃纤维,是一种具有极好耐酸性能的新型玻璃成分,但现行标准中没有给出明确的术语和定义。

玄武岩纤维是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较快的增强纤维的一个新品种,也是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性能纤维,但在现行标准中也没有给出明确的术语和定义。

此外还像“热塑性复合纤维”、“预成型体”、“三维织物”、“平行梁结构织物”、“穿刺织物”、“覆模性”、“浸润剂溶解度”、“弹性常数”、“面内剪切刚度”、“化学耐久性”等许多术语和定义还都是空缺,需要补充。

3.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产业规模的扩大,原来的一些定义已不再适用,应进行修订。

例如:现行标准中 “E玻璃纤维”定义中碱金属氧化物含量小于1.0%,而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无硼无氟新成分的出现,美国ASTM标准已将碱金属氧化物含量限定在2%以下。

碱金属氧化物含量小于1.0%的规定将不利于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不利于无硼无氟这一种环保型新成分产品的发展。

4. 现标准中包含了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一些术语。

现“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术语”标准正在制订中,需与该标准进行必要的协调,以避免给标准使用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5.现行标准中还存在一些错误,例如:“经密”和“纬密”的术语,是指分别指“织物纬向和经向单位长度的根数”,而这两个词的英文分别用了:warp density 和filling density,而“density”通常是指以g/cm3为单位的表示的密度,与以“根数”表示的密度完全不同,国外通常用“count”一词。

这给用户进行国际交流时带来误导。

6.标准的编排不尽合理,不利于查找和使用。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增强材料产业和产品更多的走出国门,走向国际,技术交流也会更加多样化。

因此亟需修订订“增强材料术语和定义”标准,以更好地促进增强材料产业的发展,落实国家新材料产业战略。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标准主要从基本术语、增强制品术语、助剂和树脂术语、模塑料和预浸料术语、性能表征术语等几个方面规范增强材料的术语及定义。这些术语来自国内外有关的技术书籍,例如:ISO/TC61/SC13“增强纤维和复合材料技术委员会”制订的国际标准,美国ASTM/D30“复合材料技术委员会”颁布的标准,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连续玻璃纤维制造工艺》等,结合增强材料(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等生产工艺和产品特点以及纺织、化纤、化工、建材、建工、复材、军工、航天等相关行业的认知,给出这些术语的中文和英文名称,并给出相应的明确的易于理解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