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信息技术 学习、教育和培训 智慧环境:智慧教室》由 TC28(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28SC36(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会)执行 ,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委

主要起草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

目录

基础信息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24个月
申报日期
2019-12-04
公示开始日期
2020-08-17
公示截止日期
2020-08-31
标准类别
基础
国际标准分类号
35.240.99
35 信息技术、办公机械
35.240 信息技术应用
35.240.99 信息技术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归口单位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会
主管部门
国家标准委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学习环境发生变化,学习空间也在不断延伸。

计算机、投影仪、交互式白板等设备进入了课堂,教室环境逐渐被技术改变。

基于幻灯、投影、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电子书包等技术产品在教学中应用,教学结构逐渐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融入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

在传感技术、网络技术、富媒体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充分发展的信息时代,智慧教室是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新型教育生态环境的核心要素,以信息技术发展最新成果为基础,融合信息时代全新教育教学理念,支撑未来教育发展需求的新一代智能学习环境。

智慧教室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能提供智慧教室的构建框架和实践路径,为学校智慧教室的搭建指出了发展方向和重要借鉴。

对于政府而言,智慧教室相关标准的出台能够进一步规范教育装备行业,明确智慧教室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各级各类学校智慧环境建设,有利于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和发展。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智慧教室标准定义了智慧教室的概念模型、构成和体系架构。智慧教室是将教室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无缝融合的学习场所和活动空间。通过采集、预处理、汇聚教学数据、行为数据、心理数据、环境数据等各种数据信息,利用数据挖掘和学习行为分析等大数据分析方法掌握学生学习规律,实现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丰富有趣的学习过程、生动清晰的教学内容呈现、快速便捷的知识获取、及时全面的教学交互与评价等教师的智慧教学,支持个性化学习、差异化学习、自主学习等学生的智慧学习方式以及实现对教室物理环境的自动化、智能化的智能管理。 智慧教室具有如下特征:提供普适的数字环境,支持教学内容的优化呈现和随时随地的分发和获取;具备设备管理和智能感知的能力,支持环境参数优化调整、数据采集和智能标识;具备对教学过程的支持、记录和分析能力,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适切的教学服务并自动记录教学过程;支持不同教学场景下的多样化空间布局和设计;为教学主体提供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支持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具备数据存取、共享和隐私保护能力和管理机制,支持数据驱动下的教学服务和教育管理。 智慧教室的构成要素包括了基础模块、通信模块、数据模块、服务模块和应用模块。基础模块主要包括了为智慧教室各类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物理环境支撑。包括构建物理教室空间的基础场所,实现智慧教学的智能设备,记录课堂教学场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录播设备,为智慧教室与教育云间高速数据传输提供支撑的网络环境。通信模块为智慧教室内各类信息的高速传输提供基础的支撑。包括为师生参与各项教学活动提供高效、稳定数据传输服务的无线网,为各类传感器提供高频率数据传输服务的物联网。数据模块对数据的收集、预处理、分析、可视化、访问等方面进行规范,包括形成智慧教室内多源、可变、多维的数据采集框架,构建整合异构数据空间的数据汇聚框架,提供面向智慧教室内各类应用服务的多模态数据应用框架。以实现海量数据集之间的连接,教育数据的耦合、融合、迁移以及信息提取等。服务模块,智慧教室内的各类服务才能有机地集成起来,形成可演化的智慧教室应用环境。提供统一的空间服务、资源服务和管理服务接口。应用模块是智慧教室构成的核心,通过应用模块,面向教学全过程为师生提供全方位智能教与学服务,包括实现教师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支撑,学生个性化、精准化学习的学习支撑,跨终端、跨平台、多模式的实时互动,多维高效的教学分析,多主体、过程性的教学评价,智能化的课堂管理。 智慧教室体系架构由基础层、通信层、数据层、服务层、用户层,以及智慧教室支撑环境和信息化管理及运维服务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