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自动气象站》由 TC507(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中国气象局

主要起草单位 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战略支援部队战场环境研究所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202595-T-416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24个月
下达日期
2020-08-07
申报日期
2019-05-28
公示开始日期
2020-04-03
公示截止日期
2020-04-20
标准类别
产品
国际标准分类号
07.060
07 数学、自然科学
07.060 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归口单位
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中国气象局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气象观测是气象科学研究和发展的基础。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从上世纪90年代产品研发起步、2000年Ⅱ型自动气象站开始业务化、2013年新型自动气象站开始升级换代到近10多年来雨量站、区域站、风能梯度观测站、海岛站、交通站和船载站等各种区域观测站纷纷布点设站,我国地面气象观测无论是从站点总量和分布密度、观测时效性、观测要素及种类、观测设备功能性能和可靠性、观测数据质量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实现了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和现代化,成为我国近二十年气象现代化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方面。

到目前为止,全国近2500个国家级业务观测站全年的数据到报率、业务可用性已经常年稳定在99.9%以上,气象部门拥有的6万余个无人值守区域观测站数据到报率和业务可用性绝大多数也已达到98%以上,以宁波市包括40多个海岛站在内的250个区域站网为例,每个站每10分钟一条数据,全年到报率和业务可用性常年稳定在99.95%以上,而江苏省1300多个区域自动气象站网,汛期每分钟传输密度下,月平均到报率和业务可用性也达到了99.9%,堪称世界先进水平。

但是在上述突出成绩的前提下,我们也应看到仅气象部门6万多个各种自动气象站也存在以下问题:产品型号规格众多标准化程度不够,采用的传感器性能指标标准不一、采样和算法不统一即标准化程度不够、建设周期前后长达十多年技术和产品标准前后不统一、现场建设规范不统一等,上述问题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数据质量还存在较大的问题,给后端数据同化及应用造成很大的困难。

在军民气象保障体系建设中,因标准不统一的制约,气象装备共建共用还处于较低水平,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军民通用装备发展的需要,急需以“自动气象站”标准为牵引,加强通用装备标准体系建设,提升标准基础支撑力度,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除了军民气象部门、及基本参照军民气象部门标准的兵团气象和民航机场气象观测外,众多其他行业如水利、水文、环保、农业、生态、交通运输(高速公路、地铁、港口等)、海洋、森林、电力、铁路(高铁)、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新能源(风能、光伏)以及大型工厂农场等,都对地面气象观测提出了需求,初步估计所有其他行业已安装使用的各种自动气象站总量也已达到5万个左右。

由于这些行业都有其特殊性,从其各自实际需求、现场环境、重要性和成本等因素考虑,对地面气象观测要素、功能和性能、安装规范、数据时效性、数据质量、采样和算法等的要求各自不同,产品品种种类更是五花八门,进口和国产不一,数据格式也缺乏起码的规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不同行业间数据共享互用,造成了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急需对相关自动气象站产品制定统一的标准,主要对数据格式、测量性能分级、基础采样和算法等作出基本的标准化,为将来行业间数据共享互通打好基础。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军民融合”等战略的推进,地面气象装备出口和军民数据共享也对自动气象站提出了制定统一、分级标准提出需求。

而物联网、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迅猛发展,公众气象观测也已浮出水面并将逐步推到前台,因此也需要从宏观层面关注这些新领域、新产品的标准化,起码在分级的基础上对观测仪器的性能、数据格式等进行一定的规范。

标准是自动气象站领域包括用于气象要素观测的其他类别气象仪器的通用条款的标准,是该领域中所有标准的共同基础。

自动气象站是地面气象观测的主要设备,目前已有数十个品种,技术为多学科交叉,制订产品标准复杂和困难,乃至现在仅有一个标准,标准化工作严重滞后。

本标准是制订产品标准的依据,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本标准的颁布将使自动气象站领域产品标准的制订变得非常容易,能建立军民共用气象设备的标准化基础,为今后全行业及军地设备通用奠定基础,对民用、军用等各行业气象观测仪器和气象业务的标准化作出重大贡献。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1) 标准的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动气象站的产品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随行文件等要求。根据国家军民融合建设方针,该标准起草小组由气象行业骨干企业和军队相关单位联合承担,标准的实施将为各行业自动气象站的设计、生产、检验提供依据。 (2) 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分为9章,主要内容如下:1) 范围 本章介绍本标准所适用的领域。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主要参考和引用的国家标准是GB/T 191、GB/T 4793、GB/T 6587、GB/T 11463等。3)术语和定义为了便于对本标准的理解和对条文的准确把握,标准给出了“(产品的)有用寿命”等术语,其中部分术语根据引用自 GB/T XXXX—XXXX (自动气象站通用技术要求)。4) 产品组成 本章规定了自动气象站的硬件和软件组成部分。5)技术要求 本章规定了自动气象站的一般要求、安全要求、测量性能、采样和算法、数据质量控制、时钟要求、数据传输、数据存储、状态监控、在线标校、程控运行、远程升级、电源要求、环境条件、电磁兼容性、可靠性等十五条技术要求。其中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对测量性能部分采用适当的分级并在第6)部分给出相应的试验方法。6)试验方法 本章规定了对一般要求、安全要求、测量性能、采样和算法、数据质量控制、时钟要求、数据传输、数据存储、状态监控、在线标校、程控运行、远程升级、电源要求、环境条件、电磁兼容性、可靠性等十五条技术要求的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本章规定了鉴定检验、出厂检验、周期检验的项目、抽样方法以及合格判定准则。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章规定了自动气象站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 9) 随行文件 本章规定了交付给用户的产品的成套性要求。10) 检定周期和寿命 本章规定了自动气象站产品的检定周期和有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