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海洋工程结构钢可焊性试验方法》由 TC183(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183SC8(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型钢分会)执行 ,主管部门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主要起草单位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202691-T-605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24个月
下达日期
2020-08-07
申报日期
2019-05-27
公示开始日期
2020-02-26
公示截止日期
2020-03-11
标准类别
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号
77.140.60
77 冶金
77.140 钢铁产品
77.140.60 钢棒和条钢
归口单位
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型钢分会
主管部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中提出:加快推动先进基础材料工业转型升级,以基础零部件用钢、高性能海工用钢等先进钢铁材料。

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预测,世界石油需求在2030年之前将保持年均1.6%的增长,到2030年达到57.69亿吨。

我国的石油资源并不丰富。

世界人均的石油可采资源是68吨.我国人均12吨.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l/5。

但相对来说,我国的沿海和深海的油气资源还是比较丰的.我国拥有10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田上,深海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石油地质储量约为230亿到300亿吨.因此利用石油平台开采石油的方式就成为重要的采油方式。

在“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的引领下,国家正极力加大对海洋资源的开发。

随之而来,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储运装备等各种海洋工程装备需求巨大。

由于海洋工程装备的工作环境恶劣,除了受到海水、海洋气候的侵蚀外,还要受到风、浪及潮涌等复杂的交变外力作用,以及海底地震影响,因此,海油工程装备应具有良好的使用性和安全性。

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过程中,焊接是关键工序,焊接质量不仅直接影响装备制造的效果,还决定了装备的性能、寿命以及使用安全。

良好的焊接质量主要取决于钢材可焊性。

海洋工程结构可焊性是通过钢材可焊性试验评价的,因此,海工项目要求其所海洋工程结构钢必须进行可焊性试验。

我国已经发布的海工用钢的标准包括:GB/T 712-2011 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结构钢、GB/T 34103-2017 海洋工程结构用热轧H 型钢、GB/T 34105-2017 海洋工程结构用无缝钢管等,这些标准中均未规定对材料进行焊接评定的方法。

而目前用户在订货过程中,均要求进行焊接评定,目前评定的方法主要是以欧洲标准为基础与用户签订技术协议。

由于海工企业针对不同项目需求,采用不同的可焊性试验方法进行海洋工程结构钢可焊性试验。

这样既增加海工企业对海洋工程结构钢可焊性试验方法选择的困难,也增加了钢厂进行海工钢可焊性试验成本与供货周期,极大地影响了海洋工程结构钢的推广与应用。

因此,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海洋工程结构钢技术发展和应用,推进与国际先进技术的接轨,为设计、制造、检验及使用等部门提供合理的参数和技术依据,特制定本标准十分必要。

本标准的制定,将充分反映和体现海洋工程结构钢的先进技术,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推动我国海工产品技术的有序发展,增强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本标准项目目的,是加快我国海洋工程结构钢可焊性检试验方法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制订适合于我国海洋工程结构钢应用实际与发展需求,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工程结构钢可焊性试验方法的国家标准,以满足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生产、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海洋工程结构钢可焊性试验的焊接种类、焊接工艺、检测条件与方法、评定规则、检测报告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制造海洋工程结构用的厚度不大于150mm的钢板、厚度不大于63mm热轧H型钢、厚度不大于40mm无缝钢管和厚度不大于20mm高频电阻焊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