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临近天气预报》由 TC345(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中国气象局

主要起草单位 山东省气象台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191100-T-416
制修订
修订
项目周期
12个月
下达日期
2019-03-28
申报日期
2017-09-13
公示开始日期
2019-01-03
公示截止日期
2019-01-18
标准类别
基础
国际标准分类号
07.060
07 数学、自然科学
07.060 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归口单位
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中国气象局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我国的天气预报业务中通常将0~2h的天气预报定义为临近天气预报(简称临近预报)。

作为天气预报的重要组成部分,临近天气预报在公众社会生活、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等各个领域发挥重大作用,特别是临近天气预警更加受到重视。

我国自2006年开始着手制定临近天气预报标准,旨在规范临近天气预报业务和科研工作。

由山东省气象局负责起草,经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临近天气预报》(GB/T 28594—2012)于2012年6月29日发布,2012年8月1日正式实施。

该标准参考了《短期天气预报》(GB/T 21984—2008)和《中期天气预报》(GB/T 27956—2011)等国家标准、《精细天气预报业务规范(试行)》和《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等七项业务规范文件,结合当时临近天气预报的实际业务及预报技术发展水平,主要规范了临近天气预报的定义、时空分辨率、预报对象和预报制作流程等,由范围、术语和定义、预报内容、预报制作等共四章组成。

其主要针对气象部门的预报业务,同时可以为水文、民航等部门提供参考,适用于临近天气预报制作、发布和使用。

该标准自实施以来,对于规范天气预报和预警等相关业务服务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升,临近天气预报在监测、分析、预报、预警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

风云四号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双偏振雷达、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闪电定位系统等新型探测设备,可提供分钟级的三维空间观测资料,不仅对于定量降水估测,还对强对流风暴天气的监测和临近预警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强冰雹、中气旋、龙卷涡旋特征等的识别算法逐步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能够提高降水粒子形态的识别能力,可用来判别降水相态的雨雪转换和冰雹等。

目前,美国和法国已经完成了多普勒天气雷达网的双偏振改造升级,我国的部分雷达也开始了更换。

观测资料的丰富推进了临近天气预报技术和业务系统的发展和研发。

基于多种观测资料和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是制作临近天气预报和预警产品的重要资料。

同时,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网格预报业务,传统的站点预报将于2017年年底被网格预报所取代。

此项预报业务的转变也必将影响到临近天气预报的预报内容和制作流程。

例如,原标准中规定的预报产品只有文字和图表,而网格预报产品作为新事物没有体现出来。

综上所述, 2012年制定的《临近天气预报》标准的一些细则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探测资料、临近天气预报技术发展和天气预报业务改革形势,有必要进行修订,使得临近天气预报业务和科研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1)标准的范围 修订稿与第一次发布稿相比,增补了部分临近天气预报术语和定义,修订了临近天气预报的预报内容、预报对象和制作流程。 适用于临近天气预报制作、发布和使用。 (2)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将参考《临近天气预报检验》(QX/T 204-2013)、近年来新发布的国家标准和气象标准以及最新业务规范文件,结合当今监测资料、临近天气预报技术和实际业务发展水平、网格天气预报业务等,修订、规范临近天气预报的定义、时空分辨率、预报对象和预报制作流程等。修订后的标准仍由范围、术语和定义、预报内容、预报制作等共四章组成。 修订稿与第一次发布稿相比,主要修订如下: ① 术语与定义 在原来临近天气预报、预报时效、短时强降水三个术语和定义的基础上,增加了冰雹和雷暴大风。因短时强降水、冰雹、雷暴大风和雷电是重要的强对流天气现象,也是临近天气预报的主要预报对象,增加冰雹和雷暴大风定义,将与短时强降水构成较完整的强对流预报对象,并与《临近天气预报检验》标准的检验对象一致。 ② 预报内容 时效:0~2h。与原标准相同。 空间分辨率:修订为“预报区域具体到网格点、县(市、区、旗)或任意地点”,以适应我国网格预报业务的发展趋势。 预报对象:修订为:“临近天气预报对象主要为突发灾害性天气,包括短时强降水、冰雹、大风、雷电、龙卷等。临近天气预报可根据需要增加其他预报对象,如雪、雾、能见度、冻雨等,以及因气象服务保障需要的常规天气预报要素,如气温、风、相对湿度等。”。根据实际临近天气预报业务进行增删、调整顺序等。 要求:与原标准相同。 ③ 预报制作 制作流程:根据近年来发展的临近天气预报业务流程进行修订。与第一稿相比,流程做以下修改:天气系统分析、发展潜势分析、实况和发生条件分析、综合运用多种临近天气预报预警技术方法和高分辨率数值集合预报的分析,之后做出预报结论和发布。 产品:增加了网格预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