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活动断层避让》由 419(中国地震局)提出 。

主要起草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174031-Q-419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24个月
下达日期
2018-01-09
申报日期
2016-10-28
公示开始日期
2017-11-20
公示截止日期
2017-12-04
标准类别
安全
国际标准分类号
91.120.25
91 建筑材料和建筑物
91.120 建筑物的防护
91.120.25 地震和防振
提出部门
中国地震局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与灾难共存”是人类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

大量地震现场考察表明,活动断层对严重地震灾害带具有明显地控制作用,避让活动断层可避免活动断层地表同震错动对地面建(构)筑物的直接毁坏,防患于未然。

《活动断层避让》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活动断层理论研究、探测定位到开拓应用的最后“1”公里,解决地面建(构)筑物的抗断问题:如何避让和避让多少? 本标准目的是禁止地面重要建(构)筑物或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坐落或跨越活动断层建设,确保大地震发生时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工程设施功能的维持,为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有人居住或工作的地面建(构)筑物、国家重大工程、特殊建(构)筑工程等建设和国土利用规划等涉及地表存在迹线或探槽开挖能揭露的活动断层的避让。 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一、活动断层相关术语与定义 二、基本规定 2.1 避让目标 2.2 活动断层定义与定位要求 2.3 避让距离的最低要求 三、避让距离确定 3.1 计算方法 3.2避让距离估算值表 四、特殊建(构)筑物避让

涉及的产品清单

与贸易无关。

国家级科研专项支撑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0474037,名称:昆仑断裂和海原断裂地震空区间震期变形特征的GPS、INSAR和地质综合研究 2)科技部科技合作项目编号:2009DFA21280,名称:汶川地震区活动断层发震习性鉴定与重建避让带宽度研究

主要强制内容及理由

1)避让距离的计算方法 2) 倾滑断层避让距离估算值表 单位:米(m) 断层倾角度(o) 15~24 25~39 40~59 60~90 断层上盘避让带距离 35 27 22 18 断层下盘避让带距离 15 15 15 15 3)特殊建(构)筑物避让(指有特殊用途和特殊要求的重要地下或地面建(构)筑物) a)重要工程:用于应急指挥、生命线工程枢纽等功能不能中断的机构或设施所在的场所,避让距离不小于3km; b)重大工程:生产、测试、存储易燃易爆等高危特殊材料和精密仪器设备的场所,避让距离应不小于6km。

强制理由:1)全球范围内历次沿活动断层发生的震级M≧6.5级地表破裂型地震均造成跨地震断层的建筑物毁灭性破坏,即活动断层同震破裂和错动对地震灾害空间分布的控制作用; 2)目前的探测技术已经能够准确地确定活动断层(发震断层)的位置、产状、活动参数等,为建筑物避让活动断层提供了技术支持。

与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活动断层避让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六十条、第六十七条明确规定避开地震活动断层的重要举措。 1)第六十条 过渡性安置点应当设置在交通条件便利、方便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和生活的区域,并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区域。 2)第六十七条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根据地质条件和地震活动断层分布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重点对城镇和乡村的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作出安排。 地震灾区内需要异地新建的城镇和乡村的选址以及地震灾后重建工程的选址,应当符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抗震设防、防灾减灾要求,避开地震活动断层或者生态脆弱和可能发生洪水、山体滑坡和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的区域以及传染病自然疫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