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电动汽车》由 TC114(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要起草单位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南开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网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北汽模塑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汽车行业协会等

目录

基础信息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18个月
申报日期
2024-06-28
公示开始日期
2024-10-10
公示截止日期
2024-11-09
标准类别
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号
43.020
43 道路车辆工程
43.020 道路车辆综合
归口单位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副归口单位
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工业和信息化部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我国已经做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各行各业均已经行动起来。

汽车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我国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主阵地之一,有效控制汽车产业碳排放增速和总量,对我国尽早达到碳排放峰值尤为重要。

电动汽车是我国汽车行业实现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宝。

为强化我国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顶层设计,促进汽车行业低碳、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就电动汽车产品碳足迹核算技术进行统一规范,对支撑我国汽车全产业链碳达峰、碳中和全局谋划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际产品碳足迹核算指南类标准相对较为成熟,使用较多的通用类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主要包括《PAS 2050:2011产品与服务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的评价规范》、《GHG Protocol:产品生命周期核算与报告标准》以及《ISO 14067: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这三类标准。

关于汽车产品的碳足迹核算标准有欧盟针对电动汽车电池的碳足迹核算标准(CFB-EV)。

此外,乘用车PCR,即乘用车产品类别规范(Passenger Cars Product Category Rules),是一项针对乘用车产品生命周期评估的标准化工具,目前处于评审阶段,尚未发布。

我国汽车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相对空白。

长期以来,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基于生命周期理念,建立了汽车产品碳足迹核算模型或方法学以及数据库,而我国目前尚无汽车产品碳足迹核算方面的技术标准。

因此我国正在加快推进碳足迹核算体系标准化建设。

早在2008年,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价 要求与指南》(GB/T 24044-2008),规定了生命周期评价的要求,并提供了指南。

近两年,面对欧美对进口产品碳排放数据及碳足迹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国内加快推进碳足迹试点建设。

随着2023年11月13日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我国碳足迹管理各项重点任务进入系统部署推进阶段。

意见提出了明确目标,即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到2030年,国家层面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

本标准的发布首先将填补我国电动汽车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方面的空白,使我国电动汽车产品碳足迹核算有据可依,为我国电动汽车产品碳足迹管理奠定基础,推动更多企业进行碳排放核算、建立产品碳足迹,从而更有能力应对国际上在碳足迹领域形成的新贸易壁垒。

其次,以汽车产品带动汽车全产业链低碳化发展。

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其碳排放也发生了变化,逐步由汽车使用环节向汽车生产环节转移,车辆自身生产制造及上游零部件供应商生产相关的碳排放变得愈加重要。

本标准以电动汽车为切入点,对冶金、化工、材料、机械等汽车产业链上游领域形成溢出效应,从而推动汽车供应链的碳减排,并提高了供应链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促进我国汽车行业循环经济发展。

报废汽车回收和再生利用,是节约资源、实现资源永续利用、降低碳排放的重要途径,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及其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动力蓄电池退役量将进一步增长,本标准能够进一步增加电动汽车企业通过使用回收材料降低产品碳足迹的动力,对落实以循环经济促进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境内使用的电动汽车产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产品碳足迹的术语和定义、原则、量化方法、研究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