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计划《医疗保障信息平台 便民服务相关技术规范》由 905(国家医保局)归口 ,主管部门为市场监管总局。
主要起草单位 全国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组 。
(1)编制医保信息平台便民服务相关技术规范非常必要,是落实国家重要战略部署的直接要求。
推动医保服务高效便民,提升医保标准化、便捷化、智能化水平是深化我国医保制度改革,增进群众医保获得感的重要途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2020年3月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22〕9号),提出要高起点推进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统一医疗保障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建立全国统一、高效、兼容、便捷、安全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
《“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国办发〔2021〕29号)明确要健全标准化体系。
加强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统一医疗保障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
(2)编制医保信息平台便民服务相关技术规范非常重要,是推动医保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前,我国医疗保障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更加完善,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健全,医保信息化、标准化等基础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这些都对医保便民服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
2021年7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医保局印发了《关于优化医保领域便民服务的意见》(医保发〔2021〕39号),将“坚持便捷高效,推动服务创新与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作为优化便民服务的基本原则之一,加快推动医保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
切实巩固医保事业发展成果,提升服务效能,更好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保需求。
(3)编制医保信息平台便民服务相关技术规范基础牢固,医保便民服务框架已见雏形。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2022年3月,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建成。
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国家医保局搭建了集医保身份电子认证、生物识别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层次医保用户认证体系,打造了包括医保电子凭证、医保电子处方、医保移动支付、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在内的医保便民应用服务体系。
项目申请单位前期对医保信息平台便民服务需求进行了深入调研,开展了详细的业务流程设计,主导了医保信息平台便民服务功能模块的设计和开发,在医保便民服务应用功能设计、开发、运行、维护、迭代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项目组人员涉及多个领域,在信息化、标准化方面各有所长,有效形成了优势互补。
申请单位具备制定国家标准的基础和条件。
(4)编制医保信息平台便民服务相关技术规范非常迫切,医保便民服务急需统一标准支撑。
在医保便民服务框架初见雏形,应用成效稳步提升,医保便捷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也清楚认识到医保信息平台相关便民服务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与便民服务配套的统一技术规范尚未形成。
虽然医保信息平台各项便民服务已广泛应用于医保经办、就医购药、信息查询等各类医保业务办理,但相关接入规则、业务流程、技术指标、数据归集等尚未在全国层面、全平台层面形成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对服务安全性、稳定性、兼容性造成一定影响,也增加了医保部门管理维护压力和成本。
二是服务供给标准化程度不够,医保便民服务应用渠道涉及医保官方渠道、定点医药机构、地方政务服务平台、第三方合作渠道等,渠道类型、数量繁多,目前渠道侧医保服务标准、业务办理流程、界面布局展示等尚未形成统一规范。
群众在不同渠道或跨渠道办理医保业务时,服务差异性较大,影响群众服务体验和对医保服务统一性认知。
三是现有技术规范性文件延伸性不够,仅适用于单一或部分服务应用,无法满足未来医保便民服务个性化、精准化、适老化、常态化迭代优化的需要,难以支撑新时期“互联网+医保”服务新业态。
综上,医保便民服务应用技术规范化、标准化时机已成熟,条件已充分,亟需从国家层面推动医保信息平台便民服务相关技术规范编制,按照“统一框架结构、统一数据格式、统一分类编码、统一信息交换格式、统一名称术语”的原则,将前期的系统应用经验和成果总结形成国家标准,更好指导医保信息平台便民服务设计、开发、运行、维护、迭代等环节工作,持续提升医保便民服务效能,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化服务,为医保领域“放管服”改革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提供信息化支撑。
本文件规定了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便民服务建设目标、总体要求和系统框架、功能要求、数据接入要求和安全要求。主要包括医保电子凭证、医保移动支付、电子处方中心、生物识别、定点医药机构接口、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等医保便民服务技术应用。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缩略语、总体要求和系统框架、功能要求、数据接入要求、安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