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计划《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 建筑热泵系统》由 TC452(全国建筑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住房城乡建设部。
主要起草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网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东南大学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工业大学等 。
27 能源和热传导工程 |
27.080 热泵 |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达峰和碳中和成为我国“十四五”规划工作重点,也是国家中长期发展的目标。
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实现意味着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建筑行业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能否率先达峰将是我国兑现应对气候变化承诺的关键。
聚焦建筑领域碳中和极其紧迫且必要,也对建筑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号)指出要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积极推动严寒、寒冷地区清洁取暖,因地制宜推行热泵、地热能等清洁低碳供暖;作为政策保障,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住建部、发改委《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建标[2022]53号)指出优化城市建设用能结构,因地制宜推进地热能、生物质能应用,推广空气源等各类电动热泵技术。
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
住建部《“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发展规划》指出鼓励因地制宜推广使用地源热泵技术,在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积极推广空气热能热泵技术应用,在严寒地区开展超低温空气源热泵技术及产品应用。
随着国家顶层政策文件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建筑热泵项目将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建立准确、科学、合理的建筑热泵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方法和工具,为评估建筑热泵项目碳减排效果提供有效、可靠、可量化的手段,规范建筑热泵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促进建筑热泵项目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标准支撑。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城乡建设领域大力发展建筑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
截至2021年,我国空气源热泵(含供暖、热水和干燥)内销约1500万台,地源热泵应用面积约5.7亿m2。
建筑热泵项目快速发展、广泛应用的同时,为我国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
建立建筑热泵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标准,可以为建筑热泵项目碳减排效果评价提供有效、可靠、可量化的手段和工具,准确衡量建筑热泵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同时对于评估建筑领域温室气体的减排潜力,梳理减排清单,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绿色发展,减少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总量意义重大。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建筑热泵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的术语和定义、评估内容、情景确定及排放源识别、减排量计算、监测及数据质量管理、减排量评估报告编制等。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建筑及相关行业基于建筑热泵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 主要技术内容: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包括建筑热泵系统、化石燃料、基准线情景、温室气体减排量、二氧化碳当量等。 4 评估内容 4.1 概述 建筑热泵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内容包括项目边界及排放源识别、项目及基准线情景确定、减排量计算、监测及数据质量管理、减排量评估报告编制等。 4.2 边界及排放源识别 建筑热泵项目边界一般包括低品位热源、热泵机组、输送管路及有关的配电和自控系统。基准线边界为利用化石燃料燃烧,且满足建筑供热需求的系统。 建筑热泵项目排放源一般应包括边界内的热泵机组、水泵使用电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基准线排放源一般应包括边界内利用化石燃料燃烧供应等量热能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4.3 温室气体种类确定 建筑热泵项目所涉及的温室气体种类仅为CO2。 4.4 项目及基准线情景确定 对于新建项目,应采用行业内(或该地区)所采用的主流技术或国家政策所规定的技术作为基准线情景。对于改造项目,应该根据改造项目实施前具体情况选取基准线情景;对于扩建项目,应根据目标用户需求,按改造或新建项目方式确定基准线情景。 4.5 减排量计算 给出建筑热泵系统年温室气体减排量计算方法。 4.6 监测及数据质量管理 结合附录B,给出了建筑热泵项目需要监测的数据以及监测要求。 4.7 减排量评估报告编制 规定了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价报告的组成部分。 附录A 基准线边界确定及排放源 规定了建筑热泵项目与对应基准线情景下的边界确定及排放源,并给出了不同项目与基准线情景下温室气体排放量详细计算方法及监测因子。 附录B 监测数据和要求 规定了不同监测因子用途、监测方法、数据要求。 附录C 相关参数缺省值 给出了不同燃料的燃烧净热值和碳排放因子的缺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