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头部防护 救援头盔》由 450(应急管理部)提出,委托TC112SC2(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头部防护装备分会)执行 。

主要起草单位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北京慧缘有限责任公司浙江耐特科技有限公司梅思安(中国)安全设备有限公司等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242796-Q-450
制修订
修订
项目周期
12个月
申报日期
2024-04-14
公示开始日期
2024-08-12
公示截止日期
2024-09-11
标准类别
产品
国际标准分类号
13.340.20
13 环保、保健和安全
13.340 防护设备
13.340.20 头部防护设备
提出部门
应急管理部
技术委员会
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头部防护装备分会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救援头盔是救援人员在实施自然灾害、生产安全、社会安全等领域的突发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中所佩戴的头部防护装备,用于防止或减轻碰撞、撞击、灼烫、触电等伤害因素对人员头部造成伤害,是最为基础的抢险救援人员个体防护装备。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提升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国家在持续强化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及地方专职消防队伍力量的同时,大力推动专业应急救援力量、社会应急力量和基层应急救援力量的建设,组建了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中心和救援基地,由应急管理部牵头规划在重点行业领域依托国有企业和有关单位建立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是矿山、隧道施工、危险化学品、油气开采和管道输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事故灾害救援不可或缺的国家常备应急骨干力量。

目前,已建成国家级应急救援队伍90余支计2万余人,各地建成抗洪抢险、森林(草原)灭火、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和生产安全事故救援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约3.4万支计130余万人,在民政等部门注册登记的社会应急力量约1700余支计4万余人,全国乡镇街道建有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3.6 万余支、105.1万余人。

上述应急救援队伍极大地充实了应急救援力量,对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发挥了支撑协同作用,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由于救援场所环境复杂,条件恶劣,救援人员在执行任务时,面临潜在的安全风险,救援人员的生命也同样面临威胁。

专业的个体救援防护装备是救援人员生命安全的贴身护卫,能有效减少救援人员伤亡,提高救援效率。

救援头盔作为救援人员头部防护的关键装备,在抢险、搜救等作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次救援行动表明,普通安全帽的安全性能远远不能满足救援场所复杂环境的需要,而以灭火救援为重点的消防头盔用于明火、高温风险低的救援环境中又存在重量偏重、防护能力不均衡的问题,不能完全适应应急救援行动的需要。

因此,制定体现满足各级应急救援力量实施各类救援行动防护基本需求的防护头盔强制性产品标准,对于确保救援人员安全防护需求底线、增强救援装备配备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救援人员自身防护的有效性、减少人员伤亡,展示专业化的救援队伍实力与形象都极为必要。

GB/T 38305-2019《头部防护 救援头盔》标准启动编制时,救援头盔仍属于我国头部防护装备中近些年为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需要而新兴的一种产品,该标准的颁布虽然实现了对头部防护装备标准体系的补充与完善,增加了我国头部防护装备的种类,但作为推荐性标准,其影响力有限,未广泛被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国家产业政策、强制性标准或其他推荐性标准所引用。

近年来在国家应急救援行业整体发展的推动下,相关需求和技术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此有必要结合国内外标准技术、产业发展和实际应用需求,对救援头盔产品的相关技术数据进一步调研及积累,对现行救援头盔产品标准进行修订和升级完善,以强制性标准发布实施后,将会对这一专业装备起到更强的规范作用,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救援头盔的分类与标记、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标志与使用说明等内容。适用于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如冒顶片帮、塌方、高处坠落);道路交通事故(公路交通事故、铁路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事故(如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救援及相关活动中使用的头部防护装备。不适用于消防员在灭火救援时佩戴的头部防护装备。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分类与标记、技术要求(一般要求、结构与设计(零部件及内部尺寸、头盔质量、视野、透气孔)、基本技术性能(佩戴稳定性、佩戴系统动态强度、侧向冲击性能、顶部冲击性能、耐穿刺性能、侧向刚性、阻燃性能)、特殊技术性能(电绝缘性能、耐化学品性能、漂浮性能、附件性能))、测试方法、标志与使用说明、附录A(样品及预处理的选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