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公众气象灾害防御行为指南 雷电》由 TC345(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中国气象局

主要起草单位 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中国气象局宣传与科普中心合肥市气象局淮河流域气象中心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北京市气象局福建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安徽师范大学

目录

基础信息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18个月
申报日期
2023-12-22
公示开始日期
2024-03-22
公示截止日期
2024-04-21
标准类别
安全
国际标准分类号
07.060
07 数学、自然科学
07.060 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归口单位
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中国气象局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的新要求。

2019年12月,中国气象局印发了《关于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新时代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设新时代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包括加强气象服务公众期望值管理,合理引导公众预期,探索完善气象防灾减灾自救互救的演练模式,重视以社区为中心的气象灾害管理,提高社区对气象灾害的自我管理能力,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等合作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工作机制等。

2020年5月6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印发《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方案》,提出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大力加强公众安全教育,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整体安全水平,扎实推进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制定的工作方案。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近千人,财产损失上百亿元。

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雷电活动频繁,随之而来的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十分严重。

通过对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编写的《1998年至2012年全国重大雷电灾害事例汇编》中雷击伤人案例统计分析发现,其间共发生雷击伤人事件126起,雷击造成381人死亡,666人受伤。

其中,大树下躲雨30起,工棚等简易建(构筑)物中避雨40起,户外劳作20起。

如2004年6月26日,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杜前村有30人在树下避雨,不幸遭雷击,造成17人死亡,13人受伤。

2020年7月2日,安徽省望江县三位农民在田间劳作时遭雷击身亡。

户外雷击人员伤亡,大都由于人员自身防护意识薄弱,缺乏科普和公众防御培训。

因此注重向灾前预防转变,做好科普知识宣传及灾害防御知识的普及,可有效减轻上述灾害风险。

提前做好雷电灾害防御准备,组织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教育,规范公众应对雷电灾害防御行为,是减轻或避免雷击伤亡事件、提高基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手段。

社区作为广大居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

有效整合社区资源,落实各项减灾措施,能够增强社区的综合减灾能力,提高居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本标准的编制,可指导社区、公众主动做好雷电灾害的防御应对工作,便于社区开展宣传、演练、培训以及公众准确理解雷电灾害防御要点,进一步提高公众防御气象灾害风险意识,提升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水平,为完善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全社会响应机制奠定基础,最大程度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提升国家防灾减灾救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社区及公众防御雷电灾害的总体原则和应对雷电灾前、灾中及灾后3个阶段防御行为的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公众及社区雷电灾害灾前防御及灾中、灾后应急自救。 2.主要技术内容 (1)本文件规定了与公众气象灾害防御行为有关的术语和定义; (2)本文件提出社区及公众防御雷电灾害的总体原则包括提前准备,防患未然。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3)本文件提出社区及公众防御雷电灾害灾前准备包括应急预案、科普宣传、培训与演练、隐患排查和信息获取。给出了雷电黄色预警、雷电橙色预警、雷电红色预警三种预警信号的图标及含义,提出了社区应开展雷电灾害宣传教育、应急演练、隐患排查、科普培训,并进一步明确了宣传教育、培训与演练指引的具体内容,涵盖雷电科普常识、雷电危害、雷电预警信号、应急预案、雷电科普宣传、防雷避险常识、雷击自救和互救等。 (4)本文件提出了雷电灾害灾中防御包括公众居家防御和公众户外防御,居家防御提出了如推迟户外活动,提前关闭门、窗,不应外出,不靠近窗观望、停留,以防止直击雷击和球型雷击;远离阳台、露台和外墙壁,以防止遭受接触电压和旁侧闪击的伤害;不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针对性的居家防御方法。户外防御提出了雷暴发生时,判断闪电发生位置和雷击风险的粗略判断方法,以及公众根据所处位置或情形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措施、必须禁止的行为,并针对公众位于开阔地带、开阔水面、田间劳作时提出了防护指引;告知公众不宜和相对安全的躲雨/避雷场所。 (5)本文件提出了灾后恢复主要包括心理恢复、保险理赔和社会参与。提出了遭受雷击后灾害的心里恢复以及保险理赔注意事项,以及援助他人、参加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参与事项。 (7)文件给出了6个附录,分别给出了雷电对公众的伤害形式、雷电灾害防御应急演练执行要求、心肺复苏方法、雷电灾害安全隐患排查内容、6公众不宜躲雨/避雷场所、户外相对安全的躲雨/避雷场所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