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传感器分类与代码 第2部分:化学量传感器》由 TC353(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委

主要起草单位 厦门市众科佰联标准化服务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福建理工大学北京市计量研究院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等

目录

基础信息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18个月
申报日期
2023-12-06
公示开始日期
2024-07-23
公示截止日期
2024-08-22
标准类别
基础
国际标准分类号
35.040
35 信息技术、办公机械
35.040 字符集和信息编码
归口单位
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国家标准委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传感器是能感受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其中敏感元件用于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转换元件用于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

传感器作为一种检测装置,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与其他设备以一体方式呈现,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等数以百亿计的新设备将接入网络,万物互联的时代正在加速来临。

在此背景下,为物联网提供系统赖以进行决策和处理所必需的原始数据的传感器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物联网在实现结构上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物联网通过感知层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通过网络层将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传送,并通过应用层支持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间的信息协同、共享和互通,有效的实现物物相连。

物联网的三层结构中,感知层作为联系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重要纽带,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对信息的采集、识别和控制,是物联网的核心关键环节。

传感器作为物联网感知层的感知终端,是物联网采集信息的基础。

由于物联网涵盖领域范围广、应用类型繁多、涉及多个行业部门,各行业领域所部署和使用的传感器也数量众多、种类丰富。

如何在各个行业领域之间达成对传感器分类的一致认可,对于传感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至关重要。

传感器按照被测量划分为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和生物量传感器。

基于此,国家标准《传感器分类与代码》分为3个部分,其中该系列标准的第1部分GB/T 36378.1已于2018年发布实施,该文件规范了物理量传感器的分类与代码。

本次提出的国家标准项目为系列标准《传感器分类与代码》的第2部分,是对该系列标准的必要补充和完善,用于对化学量传感器进行分类编码,标准的研制与应用有助于化学量传感器及相关设备的部署、应用、统计与管理等工作。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文件给出化学量传感器的分类方法、编码方法以及具体的代码及说明。 本文件适用于化学量传感器及相关设备在部署和应用过程中的信息交换与信息处理。 本文件主要技术内容: ——分类方法:本文件采用混合分类法对化学量传感器进行分类。首先采用面分类法,选取被测量和转换原理两个面。然后采用线分类法对被测量和转换原理进行划分。 ——编码方法:化学量传感器代码采用组合码,由 3 段共 11 位数字代码组成。其中:第 1 段表示传感器的类型;第 2 段表示被测量;第 3 段表示转换原理。分别给出代码第1 段、第2段和第3段的结构与表示形式。 ——代码表:代码第1段固定为“2”,表示化学量传感器,然后分别给出代码第2段和第3段的代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