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棉花纤维中脱叶剂残留量的测定》由 TC513(全国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 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四川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苏州华浩纺织品有限公司阿克苏地区纤维检验所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220882-T-469
制修订
修订
项目周期
16个月
下达日期
2022-09-08
申报日期
2022-05-25
公示开始日期
2022-07-14
公示截止日期
2022-07-28
标准类别
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号
59.060.10
59 纺织和皮革技术
59.060 纺织纤维
59.060.10 天然纤维
归口单位
全国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棉花脱叶剂可以促进棉花体内落叶酸的生成,促使叶片提早脱落,提高机采棉采净率,降低棉花杂质含量,减少叶片等对棉纤维的污染,在棉花机械化采收中有重要作用。

目前脱叶剂主要成分为噻苯、敌草隆、噻苯隆等物质,脱叶剂通常在棉花收获前使用,与杀虫剂和除草剂相比更易在棉花纤维中残留,对产业工人及纺织品的生态安全有潜在危害,且在环境中对鱼类有显著毒性且不可被生物降解。

经过调研,现阶段在棉花种植过程中主要使用到的脱叶剂主要有噻苯隆、噻节因、敌草隆、脱叶磷、乙烯利、环丙酸酰胺6种,而在原有的GB/T 32718-2016《棉花 噻苯隆残留量测定方法》方法中仅规定了噻苯隆的检测方法,而对其他5种物质并无检测方法要求,故急需修订该方法以满足棉花纤维中残留脱叶剂的测定需求,从而为提升棉花品质及安全性提供技术支撑。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范围:主要检测棉花中常见的脱叶剂种类包括噻苯隆、噻节因、敌草隆、脱叶磷、乙烯利、环丙酸酰胺6种脱叶剂在棉花纤维中的残留量。 主要技术内容:(1)脱叶剂前处理方法的确定,由于超声波萃取法需要时间较长,故本次拟在保留超声波的方法下,增加快速溶剂萃取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2)脱叶剂残留量检测方法的确认,根据增加的5种脱叶剂种类,对本方法中涉及的6种脱叶剂采取HPLC/DAD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方法条件优化和选择,确定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法;(3)不同种类脱叶剂检出限、回收率、精密度的制定,采用加标回收、重复性试验等方法,确定6种脱叶剂的检出限、回收率等指标;(4)脱叶剂试验方法结果验证,将制备好的脱叶剂样品分发到5家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多家机构方法验证,确保实验室间的再现性符合要求。(5)编写编制说明文件及标准草案进行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