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棉花间作轮作技术要求》由 326(农业农村部)归口 ,主管部门为农业农村部

主要起草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山东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220880-T-326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22个月
下达日期
2022-09-08
申报日期
2022-04-27
公示开始日期
2022-07-14
公示截止日期
2022-07-28
标准类别
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号
65.020.20
65 农业
65.020 农业和林业
65.020.20 植物栽培
归口单位
农业农村部
执行单位
农业农村部
主管部门
农业农村部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棉花是我国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作物,也是我国约2亿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是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也是财政部、农业部重点工作方向。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耕地利用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在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背景下,特别是我国主要产棉区也是重要的粮食、油料或其它经济作物主产区,棉田得以完全休养生息的可能性不大,但可以开展棉田轮作。

自2016 年建立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实施5年来,对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轮作倒茬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有利于减少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也有利于保持和恢复土壤肥力,实现耕地的休养生息。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确保粮、棉、油供给安全。

2022年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发布重点强农惠农政策,重点支持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切实推动落实“藏粮于地”战略部署。

棉花的连作现象较为普遍,由此带来了连作障碍,导致棉花生长发育缓慢、产量下降、品质降低,连作还会导致病虫害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棉花提质增效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近年来,基于粮食安全的压力,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让地于粮,植棉面积逐年减少,由 “三足鼎立”的棉花布局变成如今的新疆“一支独大”,严重威胁国家棉花安全。

同时,新疆棉花连作更为严重,棉花与其他作物间作轮种是突破瓶颈的重要途径。

第一,间作轮种可以通过改变农田的生态结构和环境条件,提高天敌的种群数量,降低或抑制害虫的种群密度,进而起到有效控制病虫害的作用,是病虫害防控、减少农药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既保证了棉花的品质,又保护了农民的收益,可谓“一箭双雕”。

第二,棉花与其他作物间作轮种,充分发挥了作物间的互补性,有效解决了连作导致的耕地质量下降、品质变差、病虫危害加重以及棉花低产低效问题,在实现棉花高产的前提下减少了化肥农药施用量,是一种棉花绿色高效生产新模式。

第三,在盐碱地采用棉花与粮食作物间作轮种,可以抑制土壤返盐,是盐碱地“用养结合”的重要措施。

由此可见,制定《棉花间作轮作技术要求》,规范棉田间作轮种技术,对于适度恢复内地棉田面积,优化种植业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棉花生产“节本增效、绿色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1. 范围 适用于棉花间作轮作技术要求。 2 主要技术内容 棉花间作轮作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种植模式、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和采收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