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计划《棉花大田用种生产技术要求》由 TC37(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农业农村部。
主要起草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
65 农业 |
65.020 农业和林业 |
65.020.20 植物栽培 |
种子不仅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更是农业的“芯片”,也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发展,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强调“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全面提高供种保障能力。
棉花是我国三大主要农作物(粮、棉、油)之一,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作物,是我国约2亿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我国棉花年种植面积在5000万亩左右,需大田用种约7500万公斤。
棉花大田用种是发展棉花生产,夺取棉花丰收的重要生产资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棉花产量的高低和纤维品质的优劣。
优质大田用种是提高棉花单产的最主要因素,对产量的实际贡献率达30%以上。
农业农村部持续开展棉种质量监督抽查,大田用种合格率从最初的50%左右提高到90%以上,使我国棉花大田用种质量有了很大进步,但不合格大田用种依然充斥市场,给棉花生产安全带来隐患。
因此,提高种子品质,保障优良大田用种的供应,对促进棉花生产和种子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缺乏统一的生产技术要求,种子企业自行确定生产方式,棉花大田用种生产过程存在较多问题,造成品种退化严重,出现了纯度差、发芽率低等现象,质量难以保证。
随着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及精量播种的普及,对大田用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繁种技术,如人工去杂、四分法采摘等,已跟不上现代农业的步伐,大田用种的一些质量指标,如净度和水分,可以通过后期加工得以提高,而纯度和发芽率靠现有的技术很难在加工过程中得到改善。
为适应新的棉花生产形势,提高棉花大田用种的繁育技术,生产优质的棉花大田用种,迫切需要制定科学、合理、规范、可操作的棉花大田用种生产技术要求。
1. 范围 适用于棉花大田用种的生产。 2 主要技术内容 术语和定义、种子田的准备、种源准备、播种技术、种子田管理、收获、加工和贮藏、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与种子生产企业要求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