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高粱》由 TC270(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主要起草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粮油标准质量监测中心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221097-T-449
制修订
修订
项目周期
16个月
下达日期
2022-12-13
申报日期
2022-01-30
公示开始日期
2022-07-14
公示截止日期
2022-07-28
标准类别
产品
国际标准分类号
67.060
67 食品技术
67.060 谷物、豆类及其制品
归口单位
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起草单位

与国家标准同步制定外文版

编号 语种 翻译承担单位 国内外需求情况
1 EN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标准质量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粮油标准质量监测中心 高粱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抗旱、耐涝、耐盐碱和耐贫瘠)。适应性广,素有“救命之谷”“生命之谷”等美誉。在全球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广泛种植,包括非洲、亚洲、大洋洲和美洲的 105 个国家和地区均有种植,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玉米、水稻和大麦,是世界上第五大粮食作物。高粱籽粒被广泛地用作口粮、饲料、酿造和生物燃料的原料。在苏丹、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和印度等国,高粱籽粒是近 5 亿人口维持生计的主食。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高粱籽粒主要用作畜禽饲料,一般在畜禽的配方饲料中添加5%的高粱籽粒。在我国高粱籽粒主要被用来酿造各类名优白酒,形成了独特的酿酒产业。 自2012 年起,高粱、大麦、木薯、玉米酒糟等作为饲用玉米的替代品大量进口到中国,高粱进口量骤增到63.1万吨。2014年,中国高粱进口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14年以后,受国内玉米价格逐渐下降影响,饲用高粱替代玉米的优势逐渐下降,国内高粱需求量的降低使得高粱进口量也在逐年收缩。2018 年,中国高粱的进口量为70万吨,仅占2014年高粱进口量的6.9%。近年来,中国高粱进口量占世界高粱总贸易量的比重最高达到82.34%,成为世界第一大高粱进口国,世界高粱总贸易量的波动主要受中国高粱进口量波动影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高粱进口国,对世界高粱贸易具有决定性影响。 《高粱》国家标准规定了高粱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识以及包装、储存和运输要求。适用于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翻译本标准外文版(英文)一是方便国内企业在进口高粱时与外方沟通、提出进口高粱相关指标要求,进口符合我国质量安全要求的产品。二是《高粱》外文版的翻译工作,可以让国外相关国家了解、掌握我国高粱标准的主要内容、质量与食品安全要求,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为促进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提供技术支撑。三是为高粱贸易中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因此,制定我国《高粱》标准外文版尤为迫切。

目的意义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杂粮生产省份,谷物类杂粮及豆类杂粮的种植面积以及产量都在全国名列前茅,是当之无愧的杂粮大省。

内蒙古高粱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赤峰、通辽、兴安盟等地,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也有生产。

目前的国家标准高粱GB/T 8231-2007还是2007版本,距今已经14年,且原标准质量指标中,杂质指标中高粱壳(含未脱的高粱壳)涉及重复计算;因不同籽粒颜色的高粱中单宁的含量区别很大,原标准中单宁含量的限定未按不同种类进行区分;增加了霉变粒含量要求。

按照国家标准5年修订一次的要求,亟待修订《GB/T 8231-2007 高粱》,以保证高粱的品质与食品安全要求,以更适合的标准引导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范围包括:高粱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识、包装、储存和运输要求。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规范性引用文件、容重、不完善粒、带壳粒等术语和定义、容重、不完善粒、杂质、水分、单宁、色泽气味等质量要求、食品安全要求、检验方法与判定规则、标签标识、包装、储存和运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