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草果》由 TC408(全国辛香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主要起草单位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221124-T-442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22个月
下达日期
2022-12-13
申报日期
2021-09-14
公示开始日期
2022-07-14
公示截止日期
2022-07-28
标准类别
产品
国际标准分类号
67.220.10
67 食品技术
67.220 香料和调料、食品添加剂
67.220.10 香料和调料
归口单位
全国辛香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辛香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草果作为统的调味香料,是食品调味“五香之一”。

因具有特殊浓郁的辛辣香味,能去腥除膻,增进食欲,在卤肉制品中被广泛使用。

我国的草果主产区为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据统计,截止2018年,我国草果种植面积已超过200万亩,年产量近7万吨,产值达5亿元左右。

是促进“三区三州”之一的怒江地区脱贫的支柱性农业产业。

由于草果产业规模是近十年来才发展起来的,虽然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但在生产加工模式上,仍以农户分散型栽培、加工为主,产品质量的控制良莠不齐。

目前在草果栽培及加工方面已经制定了13项的规程规范,部分企业也制定了草果的质量指标和参数,但受到地域的和企业生产水平差异的影响,质量控制指标缺乏统一性,导致在流通贸易过程中,因质量标准不一致产生的纠纷时有发生,阻碍了草果全域流通和产业标准化水平提升。

制定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的统一的草果质量标准,是提升草果产品质量,规范草果生产流通,促进草果产业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制定草果标准,一方面补充完善了辛香料供销行业标准体系中品种,促进了标准化体系架构的完善;另一方面,规范和统一草果的质量指标和评价方法,对草果产品质量提升和产业技术的进步起到的推动作用。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草果的质量评定及其贸易。 按GB/T 1.1—2020的规定进行制定订,主要技术指标有:术语和定义,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