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计划《X射线-极紫外波段成像仪器检测定标方法》由 TC312(全国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中国科学院。
主要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17 计量学和测量、物理现象 |
17.180 光学和光学测量 |
编号 | 语种 | 翻译承担单位 | 国内外需求情况 |
---|---|---|---|
1 | EN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目前国内尚未推出关于X射线与极紫外波段成像仪器检测定标方法的标准。在该波段工作的成像仪器的测试中,国际上也是采用一些约定俗成的技术手段,目前也尚未形成标准。本标准的颁布将填补国外在该领域标准的空白。 |
X射线与极紫外波段成像仪器广泛应用于地球空间环境探测、空间天气预报、太阳物理、地外行星探测、空间天文学等领域,是重要的空间遥感手段。
随着我国空间科学领域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依赖于天基的X射线与极紫外波段成像仪器。
近年来我国已经先后立项了多个基于X射线与极紫外波段成像仪器空间环境监测、天文目标探测的重大工程项目,且有多个X射线与极紫外波段空间科学工程项目正在论证立项中。
但是,目前X射线与极紫外波段成像仪器在国内外都缺乏通用的系统检测定标方法的标准,对空间科学的发展以及相关载荷的研制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我国急需在X射线与极紫外波段成像仪器方面制定相关的指导性的检测定标方法标准,规范该领域相关仪器的检测定标方法,促进我国X射线与极紫外波段光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相关重大科学任务的顺利实施,以及实现未来空间基础科学的跨越式发展。
为了满足X射线与极紫外波段成像仪器检测定标方法的标准化需求,针对X射线-极紫外波段成像仪器检测定标方法制定国家标准,填补我国在此波段成像仪器检测定标方法的空白。
本标准适用于X射线、极紫外光谱范围内应用的成像仪器的测试。
对其他临近光谱范围内成像仪器的测试亦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的制定,对支撑开展空间短波光学探测,电离层科学、磁层科学、太阳物理、空间天文学以及空间天气监测预报等基础和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范标准是在国家重大项目实践中,积累归纳出的测试手段整理而来。规定了X射线-极紫外波段成像仪器光学系统角分辨率、光谱响应特性、视场范围、辐射定标及几何定标的测试方法。其中,角分辨率主要表征X射线-极紫外波段成像仪器的空间分辨性能,需要在真空条件下对使用X射线-极紫外波段平行光管模拟的无穷远目标成像来测试该性能,涉及方法、测试设备及流程等具有独特性;光谱响应特性主要表征X射线-极紫外波段成像仪器的工作波长、响应光谱带宽、带外响应抑制等参数和能力,主要通过X射线-极紫外波段光学元件性能测试设备测试各光学元件的光谱性能参数获得;视场范围主要表征X射线-极紫外波段成像仪器的成像空间范围,通过对小孔目标的视场扫描获得仪器成像范围的边界;辐射定标主要表征成像仪器图像灰度与目标辐射量的函数关系,X射线-极紫外波段成像仪器由于其波长和工作条件的特殊性,无法采用常规定标方法,本标准总结归纳了适用于该波段的基于元件性能参数测量的部件级辐射定标方法,以及基于无穷远小目标局部成像和视场扫描的整机级别辐射定标;几何定标目的是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标定出X射线-极紫外波段成像仪器的主矩、主点坐标以及畸变系数等参数,本标准归纳了使用适用于X射线-极紫外波段成像仪器的测角法对其进行几何定标。 本标准提出的检测定标方法适用于X射线、极紫外光谱范围内应用的成像仪器测试。对其他临近光谱范围内成像仪器的测试亦可参照使用。本标准详细给出了角分辨率测试方法、光谱响应特性测试方法、视场范围测试方法、辐射定标方法及几何定标方法的测试原理、测试设备、测试环境、测试程序以及最后的数据处理过程,对X射线-极紫外波段成像仪器的研制和测试工作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