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计划《肉鸭营养需要量》由 TC274(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农业农村部。
主要起草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65 农业 |
65.020 农业和林业 |
65.020.30 动物饲养和繁殖 |
(1)我国是全世界肉鸭养殖中心,引领了肉鸭营养研究方向。
我国2019年出栏各种类型的肉鸭约44.3亿只,鸭肉产量超过940万吨,肉鸭养殖业的产值超过1400亿元,饲料消耗量超过3000万吨。
我国鸭肉消费具有极显著的区域性特点。
不同鸭肉食品类型需要特定的肉鸭品种提供支撑,但是,不同肉鸭品种的营养素需要量数据差异极大。
因此,制定肉鸭营养需要量国家标准对充分发挥肉鸭品种的遗传潜能,改善肉鸭健康水平,提高饲料资源的利用率和减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肉鸭养殖与鸭肉消费第一大国,约占全世界80%。
而西方发达国家几乎不养鸭,肉鸭的养殖规模小,有关肉鸭营养的研究停滞。
我国是世界鸭营养研究的中心,每年发表的鸭营养研究论文占总量的90%左右,引领了肉鸭营养需要量等研究方向。
本标准立足于我国肉鸭产业发展现状,针对肉鸭饲料配制技术需求提出,旨在规范我国肉鸭养殖及饲料工业生产行为,实现精准配方,精细饲喂,保障肉鸭健康、食品安全和源头减排,并推动我国肉鸭产业向安全、高效、环保方向发展。
(2)《肉鸭营养需要量》标准是实现肉鸭健康养殖的重要保障。
饲料质量和安全决定着肉鸭健康与鸭肉食品安全,并直接影响肉鸭养殖工程中排泄物的产量。
制定适宜我国国情的肉鸭营养需要量国家标准,能够为肉鸭饲料精准配制提供科学技术参数。
该标准具有如下重大作用:提高肉鸭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肉鸭健康水平,增强抵抗力,降低疫病风险;从源头对肉鸭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控制,提升产品质量;提高饲料利用率,节约饲料资源,减少N、P及Cu、Zn、Mn等矿物元素排放,促进肉鸭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现有肉鸭饲养标准不能满足我国肉鸭产业健康高效发展。
201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版《肉鸭饲养标准》(NY/T2122-2012)。
该标准规定了北京鸭、肉蛋兼用型鸭、番鸭及半番鸭各生长阶段营养需要量及鸭常用饲料原料营养价值,对我国肉鸭饲料配制及肉鸭饲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科学理论指导,填补了我国肉鸭饲料配制无标准可循的空白。
但是,随着肉鸭产业的发展,肉鸭养殖已经从水面放养完全转变为离水旱养模式。
网上平养、立体笼养、生物发酵床饲养已经成为我国肉鸭饲养的主要模式,这与2012年第一版《肉鸭饲养标准》颁布时水养和旱养共存的肉鸭养殖模式大相径庭。
同时,《肉鸭饲养标准》中的技术内容、数据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有待提高,需要修正、补充和完善。
另一方面,鸭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技术持续更新,基于仿生酶法产生的饲料酶水解能,能够更准确、快速的表达鸭饲料原料的有效能值。
其测定结果不受内源因素的干扰、耗时短、变异小,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精度。
现有《肉鸭饲料标准》中代谢能体系已经不适应当前鸭饲料工业的发展,应用鸭饲料酶水解物能体系及其数据已经成熟。
(4)近年来肉鸭营养与饲料领域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科学数据,为制定我国肉鸭营养需要量标准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储备。
近年来,国内肉鸭营养与饲料领域的科学研究十分活跃,取得重要进展,不同生长阶段北京鸭、肉蛋兼用型鸭、番鸭及半番鸭的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元素等营养素需要量不断更新,并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数据。
据统计,2012年至今,肉鸭营养需要量相关研究发表文章超过180篇,其中SCI论文约50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水禽营养团队一直从事北京鸭营养方面的研究,2012年至今发表北京鸭营养需要量相关论文50多篇,其中SCI论文37篇。
在鸭饲料营养价值评价以及非常规饲料的开发利用方面,鸭饲料酶水解物能体系已经建立。
试验表明,鸭饲料酶水解物能与代谢能具有强相关性(R2=0.99,P<0.01),并积累了大量鸭饲料原料的酶水解物能值数据。
上述研究结果为制定我国肉鸭营养需要量国家标准提供了数据与技术支撑。
本标准范围主要规定北京鸭、肉蛋兼用型肉鸭、番鸭及半番鸭各不同生长阶段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等主要营养素需要量参数和鸭常用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鸭、肉蛋兼用型肉鸭、番鸭及半番鸭。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包括:不同生长阶段肉鸭的营养素需要量(包括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等)参数、肉鸭生长性能(体重、耗料量等)以及鸭常用饲料原料营养价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