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计划《婴童用品 水上辅助浮力器具通用技术要求》由 TC610(全国婴童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主要起草单位 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广州海关技术中心 、深圳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广东省孕婴童用品协会 、国家玩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汕头)等 。
97 家用和商用设备、文娱、体育 |
97.190 儿童用器具 |
近年来,水上休闲娱乐活动越来越受欢迎。
为了婴童下水安全,消除婴童下水的恐惧,增加玩水的趣味性,充气坐圈、脖圈、胸圈、坐骑、浮力衣、臂圈以及不充气的浮板、坐圈等水上辅助浮力器具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然而,因水上辅助浮力器具质量问题导致婴童呛水、溺水的事件屡见报端,社会反响很大。
2018年5月,福建泉州一名七月大的宝宝使用坐式游泳圈时倾翻,导致溺水。
2018年8月,河北省一名五岁女童游泳时因坐圈翻扣导致溺水;2018年1月,武汉某游泳馆中,一名儿童游泳时因游泳圈漏气,被水呛晕昏迷。
水上辅助浮力器具有关伤害事件的发生,虽有看管监护不足的原因,但大多与产品存在严重缺陷有关。
产品安全问题的背后是产品相关标准的欠缺,监管有漏洞,行业发展无序。
现有的国家标准GB/T 23157—2008《进出口儿童可携持游泳浮力辅助器材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仅针对进出口产品,覆盖面有限;行业标准QB/T 1557—1992《充气水上玩具安全技术要求》、QB/T 2231—1996《充气玩具通用技术条件》仅覆盖界定为“玩具”的一类产品,且核心性能指标“防倾翻性能”有明显漏洞,存在标准老化、覆盖面窄、指标滞后等问题,不能为水上辅助浮力器具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因此,亟需制定一套适用性强、覆盖面广、指标全面的通用性国家标准,对水上浮力辅助器具的安全性能、材料性能等作出明确规定,对具有水上辅助浮力功能的产品进行统一规范,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性能,保障婴童的生命健康安全,满足消费者消费升级需求和质量关切,同时推动有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婴童用水上辅助浮力器具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安全技术要求、标识、试验方法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14岁以下婴童休闲、娱乐使用的水上辅助浮力用品,不适用于各类救生专用产品及浸没浮力大于1800N或带划桨的各类水上运动用品。 基于使用方式的不同,本标准把将产品分为穿戴式、手持式和承载式三类,常见的包括充气坐圈、充气船、胸圈、脖圈(颈圈)、坐骑、浮力衣、臂圈和不充气的浮板、坐圈等。 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婴童用水上辅助浮力器具的通用技术要求,包括有害化学物质(重金属、塑化剂等)限量、结构设计(适体性、外观、尺寸、气室数量、尖点利边)、浮力性能(初始浮力、残余浮力)、部件(气嘴、缝合线、紧固件)、材料性能及强度(循环充放测试、防过充测试、抗针刺穿测试及耐久性)、水中性能(身和固定稳固性、功能保持性、防倾翻稳定性)及标识等内容。此外,根据产品分类,本标准对具有特殊结构功能的器具的安全技术指标作出专门规定,如对坐圈等承载式产品增加了水中性能(水中稳定性及倾翻后自我回正)的规定,要求此类产品在水中须具备一定结构的稳定性,使得儿童使用时不易倾翻,即便发生倾翻,依靠儿童自身仍能够较容易重新回正以保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