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不间断电源系统(UPS) 第3部分:确定性能和试验要求的方法》由 TC60(全国电力电子系统和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60SC3(全国电力电子系统和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不间断电源分会)执行 ,主管部门为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主要起草单位 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志成冠军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等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210728-T-604
制修订
修订
项目周期
18个月
下达日期
2021-04-30
申报日期
2020-08-05
公示开始日期
2021-01-15
公示截止日期
2021-01-29
标准类别
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号
29.200
29 电气工程
29.200 整流器、转换器、稳压电源
归口单位
全国电力电子系统和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电力电子系统和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不间断电源分会
主管部门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起草单位

采标情况

本标准修改采用IEC国际标准:IEC 62040-3:2011+Cor1:2011。

采标中文名称:不间断电源系统(UPS) 第3部分:确定性能和试验要求的方法。

目的意义

现行国家标准GB/T 7260.3—2003采用的是IEC 62040-3:1999,而国际标准IEC 62040-3现行版本较之1999版,技术内容已发生了较大改变:变更了基准试验负载的定义和使用,补充了动态输出电压特性试验方法、效率的要求及其试验方法、UPS可靠完整性水平分类指南等。

各国在维护安全、保护人类健康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法规、标准不尽相同。

生产厂和出口商为了使产品符合不同的国外技术法规和标准,花费巨大,使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国外市场望而却步。

由于这种人为制造的技术壁垒是隐含在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中,可以起到关税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因此这种技术壁垒是目前货物贸易中最主要、最隐蔽,也是最难对付的贸易壁垒。

根据我国不间断电源产业的发展,技术成熟度已经可以与国际接轨。

为了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和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通过采用国际标准现行版本IEC 62040-3,使我国标准更符合现在产品的性能、试验要求,与国际标准同步,更好地指导国内制造商、用户、运营商和检测机构之间的技术交流以及生产和使用,修订GB/T 7260.3—2003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1)范围: 本标准规定UPS整机而非单个UPS功能单元的性能和试验要求, IEC发布的其他针对UPS功能单元的出版物迄今均未与本标准矛盾。 本标准适用于提供单相或三相固定频率、交流输出电压不超过1000V的可移动、不易移动和固定安装的电子式不间断电源系统(UPS),包括通常通过直流环节连接的储能系统。 本标准涵盖的UPS主要功能是保证交流电源的连续性,UPS还可通过保持电源在规定的特性范围内而改善电能质量。目前,UPS的功率从不足百瓦到数兆瓦,范围很宽,以满足各种负载对电源可用性和电能质量的要求。 (2)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电气条件、试验。 (3)与上一版相比,主要修订内容: 本文件与GB/T 7260.3—2003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见标准名称,2003年版的标准名称); ——修改了部分术语(见3.1.6、3.2.24和3.2.25,2003年版的3.1.6、3.2.28和3.2.30); ——增加了部分术语(见3.2.8、3.2.32、3.3.4~3.3.6、3.4.11~3.4.13、3.5.18和3.5.19); ——修改了异常环境条件(见4.3,2003年版的4.2); ——修改了标识和说明以及安全的要求(见5.1.2和5.1.3,2003年版的5.1.2和5.1.3); ——修改了低压电网中单次谐波电压的兼容水平(见表2,2003年版的表2); ——修改了输入、输出特性的部分要求(见5.2.2、5.2.3、5.3.2~5.3.4、5.4.2和5.5,2003年版的5.2.2、5.2.3、5.3.2、5.3.4、5.3.1、5.4和5.5); ——删除了冗余和并联UPS系统的规定(见2003年版的5.6); ——修改了试验的规定(见第6章,2003年版第6章); ——修改了动态输出性能测量技术的附加信息(见附录H,2003年版的附录H); ——增加了效率的规定及其试验方法、功能可用性的指标定义、可靠性完整性等级的分类指南及其计算方法(见附录I、附录J和附录K)。 本文件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EC 62040-3:2011《不间断电源系统(UPS) 第3部分:确定性能和试验要求的方法》及其修正案1:2011。 本文件做了下列结构上的调整: ——将6.4.2中的悬置段改为6.4.2.1,6.4.2下一级的条编号依次调整。 本文件与IEC 62040-3:2011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调整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 ——修改了4.2.1.1中的相对湿度,以适应我国国情。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修改了5.3.2 k)中的功率的单位; ——将6.4.1.10中的“susceptibility”译为“抗扰度”,以便与电磁兼容性要求中的“抗扰度”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