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银、银合金/铜、铜合金复合带材》由 TC419(全国仪表功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主要起草单位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金属功能材料分公司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211791-T-604
制修订
修订
项目周期
18个月
下达日期
2021-07-21
申报日期
2020-07-06
公示开始日期
2021-01-15
公示截止日期
2021-01-29
标准类别
产品
国际标准分类号
77.120.99
77 冶金
77.120 有色金属
77.120.99 其他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归口单位
全国仪表功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仪表功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GB/T26330-2010《银、银合金/铜、铜合金复合带材》国家标准于2011年1月14日发布,2011年6月1日实施。

该标准产品主要应用于各种电器开关、继电器、微特电机电刷和换向器、保护器、温控器、电位器等电子元器件的制作。

随着复合带材应用领域地不断拓展,银、银合金/铜、铜合金复合带材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计算机、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等领域,并在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新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随着电子元器件扁平化、微型化、低功耗等应用需求,对电接触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复合材料的设计及材质的选择也发生较大变化。

1、为了适应新的应用领域的发展,复合带材基层品种增加了铍铜系,以铍铜为基层的电刷材料因其高弹性、高导电性特别适应大电流、高转速的马达,主要应用在高端剃须刀行业以及无人机、机器人等领域;复合带材复层品种在传统的换向器用贵金属AgCu4NiRE的基础上开发了AgCu20Ni2RE贵金属,利用其高硬度增加换向器的耐磨性,特别适用于高转速、大电流、多极换向的电机,如在无人机、工具马达等应用场景;另外在传统的刷片用AgPd贵金属研发了AgPdCu系列贵金属,利用其导电性、耐磨性好的特点应适用于制作传感器用电刷,并广泛应用于动车、新能源汽车以及物联网等领域等。

2、在资源节约方面,复合带材基层品种增加了铜镍硅系,铜镍硅系为基层的电刷材料利用铜镍硅合金优良的导电率及较高的弹性极限以及良好的电镀及热镀性能,可以部分替代MX系列为基层的电刷复合材料,替代进口,降低成本;复合带材复层品种在传统的刷片用AgPd贵金属研发了AgPdCu系列贵金属,减少了Pd含量有效节约了贵金属用量并降低了成本。

3、在新技术发展方面,利用涂复新技术在换向器用AgCuNiRE系列及AgCuZnNiRE系列复合带材产品上再涂复SnCu0.7有利于元件加工厂家实现自动焊接,提高生产效率。

4、为了适应用户针对马达提出的小型化和高可靠性的要求,各厂家的加工能力及轧制技术得到大幅提高,带材厚度最薄可达0.015mm,并且厚度公差精度更高,很好满足了用户对马达的小型化要求; 5、为了适应用户针对马达提出的绿色环保要求,减少马达噪音,电机设计也有针对性的对电刷材料的硬度调整到低硬度; 由于复合带材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材料的研发及新技术的应用,原国家标准的产品品种、复合形式、尺寸及允许偏以及成分、硬度的要求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同时原国家标准的产品状态标识与GB/T2059-2017《铜及铜合金带材》以及GB/T29094-2012《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的状态标识不一致,急需更新。

所以GB/T26330-2010《银、银合金/铜、铜合金复合带材》国家标准的修订迫在眉睫。

这有利于更好地适应当今复合带材发展要求,可促进了相关行业的产品升级,这符合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这有利于更好地规范复合带材的生产、检验、包装和销售,促进产品稳定和质量的提高,促进产品的市场开拓;有利于更好服务于本产业链的下端:电子元件加工,微电机,开关继电器组装、整机集成产品选型,有利于降低元件制造成本,提高元件技术性能指标和可靠性等,促进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一、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制作微电机、继电器、保护器、电接插件和精密开关、传感器、连接器等电子元器件用的银、银合金/铜、铜合金二层复合材料及金合金/银合金/铜合金三层复合或多层复合等复合带材 二、主要技术内容变化情况 1、带材品种 (1)复层 a、AgCuNi系列中增加SnCu0.7+ AgCuNiRE; b、AgCuZnNi系列中增加SnCu0.7+AgCuZnNiRE; c、AgPd系列中增加AgPdCu系列(包含了Ag、Pd、Cu、Pt多种元素组合); d、原表中复层APZC和APNC牌号不规范,分别按元素构成标识牌号,改为AgPdCuPtAuZn合金和AuAgCuPtNi合金。 (2)基层 基层品种在纯铜、无氧铜系,白铜系,MX系,锡青铜系,黄铜系的基础上增加铍铜系、铜镍硅系合金,同时为了统一,将MX系改为铜镍锡系。 2、带材复合形式 带材复合形式由面复、嵌条复增加涂复,以体现复合带材技术的发展。 3、供货状态 带材的供货状态由原来分为特硬态(T)、硬态(Y)、半硬态(Y2)、1/4硬态(Y4)、软态(M)五种,修改为特硬态(H06)、硬态(H04)、半硬态(H02)、1/4硬态(H01)、软态(O60)五种,主要是与GB/T2059-2017《铜及铜合金带材》及GB/T29094-2012《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的状态标识保持一致。 4、带材规格 表3带材规格修改带材厚度范围最小到0.015mm,同时修改最小长度要求。 5、尺寸及允许偏差: 表4带材及厚度允差中厚度0.030≤H<0.100拆分为0.015≤H<0.04和0.04≤H<0.100,并分别规定普通级及高精级允差,以体现当今带材的轧制技术水平。 6、化学成分: (1)表6复层化学成分增加AgCu20Ni2RE、SnCu0.7、AgPdCu系列化学成分; (2)表7基层化学成分增加铍铜系、铜镍硅系合金化学成分。 7、硬度: (1)将表8拆分为两个表,分别为表8:基层材质为纯铜、无氧铜系的带材硬度,表9:其余基层材质的带材硬度。 (2)表8增加AgCu20Ni2RE/TU1、(SnCu0.7+AgCuNiRE)/TU1、(SnCu0.7+AgCu6ZnNi)/TU1带材硬度要求; (3)表9增加AgPdCu系列/MX系列、AgPdCu系列/ BeCu系列、AgPdCu系列/CuNiSi系列、AgPd系列/BeCu系列、AgPd系列/QSn8-0.3等带材的硬度要求;AgPd系列/BZn在特硬态基础上增加硬态硬度要求 (4)表8、表9修改相应的供货状态标识与GB/T2059-2017《铜及铜合金带材》及GB/T29094-2012《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保持一致; (5)原标准中规定全部基层载荷为100g不合理,根据GB/T4340.1是《金属维氏硬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实验方法》在不击穿带材的前提下载荷选择越大误差越小,TU1较软,硬度在100左右,载荷选择100g合适,其余基层硬度载荷应选择200g合适,在标准修订时表9将基层硬度载荷改为2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