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金属和合金在表层海水中暴露和评定的导则》由 TC183(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183SC11(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分会)执行 ,主管部门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主要起草单位 钢铁研究总院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211843-T-605
制修订
修订
项目周期
18个月
下达日期
2021-07-21
申报日期
2020-04-15
公示开始日期
2021-01-15
公示截止日期
2021-01-29
标准类别
基础
国际标准分类号
77.060
77 冶金
77.060 金属的腐蚀
归口单位
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分会
主管部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起草单位

采标情况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国际标准:ISO 11306:1998(E)。

采标中文名称: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金属和合金在表层海水中暴露和评定的导则。

目的意义

项目有关政策、必要性、可行性、创新性和产业化情况、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预期的作用和效益等: 1、项目相关政策、课题等文件。

ISO在1998年发布并实施的标准,ISO 11306:1998(E)《Corrosion of metals and alloys — Guidelines for exposing and evaluating metals and alloys in surface sea water》,汇聚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我国也在2005修改采用了该国际标准,制定了GB/T 5776-2005《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金属和合金在表层海水中暴露和评定的导则》。

GB/T5776-2005已颁布至今已经有15年的时间,目前该标准不能完全满足现有试验需要。

此外,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对于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标准体系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其中对于海洋环境腐蚀试验方面,要求结合我国国家海洋环境试验特征及技术需求,修订我国海洋环境腐蚀试验的核心试验标准。

因此,GB/T 5776的修订也是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标准体系建设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2、项目可行性、先进性、创新性和产业化、解决问题、产生效益等情况(技术创新性、国内外生产企业情况、产量及需求量等)。

我国自步入21世纪之后,海洋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目前已经成为国际支柱性产业,在世界海洋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

许多金属材料及其制品随着海洋开发的深入,其在海水环境中的使用更加广泛和深入。

而海水作为较为苛刻的腐蚀介质,金属材料及制品都受到介质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腐蚀损坏。

每年因为金属腐蚀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和海洋环境污染,已经引起我国政府和专家的高度重视。

因此,研究金属材料及其制品在海水环境的腐蚀特征和行为规律,积累材料在不同腐蚀环境、不同区带的腐蚀数据,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本标准的建立也可进一步推进我国海洋环境用材料的研制及应用,为国产化材料的升级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3、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同步制定为国际标准的可行性: GB/T5776-2005是修改采用ISO11306:1998(E)制定的根据金属试样在海水环境中暴露和评定的导则,规定了海水对金属和合金腐蚀在表层海水中暴露所遵循的条件和方法,规定了海水对金属和合金腐蚀的评定方法,是实海暴露试验的指导性总则。

GB/T5776-2005已颁布10余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发现该标准不能完全满足现有试验需要。

主要有: 一、原标准中所规定的部分试验细节与实际操作不符或规定不具体,如没有给出海水全浸区、潮差区、飞溅区挂样位置和试样架常用的固定方式,常用的试验周期与实际不符等; 二、GB/T 5776-2005中没有对碳钢和合金钢的点或坑的上基准面或基准点以及针对不同材料的具体测试方法做出规定。

在测量碳钢和合金钢的点蚀深度时,点或坑四周的表面高低不平,点或坑的上基准面或基准点难以确定,并有一定的主观性。

这给碳钢和合金钢点蚀/坑蚀深度值的测量带来不确定性或误差,降低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三、GB/T 5776-2005中没有给出评定腐蚀类型和腐蚀形貌的方法,也没有给出要执行或参考的相应标准。

这不利于腐蚀类型和腐蚀形貌的准确评定,也降低了腐蚀结果的使用和交流价值。

因此,需要针对上述问题对原标准进行修订,以满足实际需要。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是对GB5776-2005的修订,该标准主要规定了金属和合金在表层海水中暴露所遵循的条件和方法,对比不同暴露地点暴露结果;规定了海水对金属和合金腐蚀的评定方法。本标准所适用的暴露范围从水平面以上潮湿的重要区带(飞溅区和潮汐区)到水平面以下与表面海水组成相近的深度。 本标准代替GB/T 5776-2005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金属和合金在表层海水中暴露和评定的导则》。本标准与GB/T 5776-200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试样挂样间距的推荐值(见5.3); 删除了试样应悬挂固定(见5.4,2005年版的5.4); 增加了海水全浸区、潮差区和飞溅区推荐采用的试样固定位置及方式(见5.6至5.8); 修改了板状试样推荐采用的尺寸(见6.1); 增加了试样加工尺寸图(见图1); 增加了试样表面应尽可能无缺陷,若存在缺陷时应对其记录或拍照的规定(见7.3); 增加了取样时应记录生物、锈层附着情况的规定(见8.1); 增加了特殊腐蚀类型试样的表面观察评定方法及要求(见8.2); 增加了试样侧面应进行腐蚀评定的要求(见8.7); 试验报告中增加了应给出试样腐蚀类型的规定(见第9章); 试验报告中增加了将试样与参考试样的腐蚀数据进行比较可获得其相对耐蚀性能(见第9章); 根据与国际标准对应情况,相应修改了附录A; 增加了试样腐蚀率计算及局部腐蚀深度测量方法(见附录C); 增加了金属材料在海水中常见的腐蚀类型及其定义(见附录D); 增加了金属材料在海水中常见的腐蚀类型及其形貌特征(见附录E)。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11306:1998(E)《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金属和合金在表层海水中暴露和评定的导则》。 本标准与ISO 11306:1998(E)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 11306:1998(E)的章条编号一览表。 本标准与ISO ISO 11306:1998(E)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附录B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 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修改了8.2节表述方式; 根据与国际标准的技术差异,相应修改了附录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