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红外人体表面温度快速筛检仪》由 TC124(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124SC1(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温度、流量、机械量、物位、显示仪表、执行器和结构装置分会)执行 ,主管部门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主要起草单位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基础信息

制修订
修订
项目周期
18个月
申报日期
2020-03-16
公示开始日期
2020-05-15
公示截止日期
2020-05-29
标准类别
产品
国际标准分类号
17.200.20
17 计量学和测量、物理现象
17.200 热力学和温度测量
17.200.20 温度测量仪器仪表
归口单位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温度、流量、机械量、物位、显示仪表、执行器和结构装置分会
主管部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红外测温是将物体表面发射出的红外线辐射能量转变成电信号,红外线辐射能量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温度相对应,根据转变成电信号的大小确定物体的温度。

红外测温仪已被证实是获得物体表面温度数据最有效最快捷的检测工具,在现代工业和公共卫生领域使用得非常广泛。

测量人体温度用的红外测温仪主要分为三类产品:耳温仪、额温仪、热像仪。

目前耳温仪已有对应的产品国家标准GB/T 21417.1-2008,而本标准范围则覆盖额温仪和热像仪,明确该类产品的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

基于红外测温的天然的优势,红外筛检仪具有响应快、便捷、不与被测对象接触、不发生交叉感染、可用于动态检测等优点。

其用于SARS、禽流感、甲型H1N1型、冠状病毒感染等具有发热症状病例的最初环节进行体温筛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流行期间,红外额温仪、热像仪等作为重要的防疫产品,对具有发热症状的人群进行快速筛查,成为机场、车站、医院、社区、超市等公共场所优先选择的温度计,产品得到了大量的增产和使用。

本标准作为该类产品的生产和检验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鉴于本标准已经发布实施了十余年,随着国内技术的高速发展,相关国际标准也有相应更新,原标准在内容、指标要求和方法上明显不足。

本次疫情使用过程中,出现较多反映测温仪测量不准确,性能不稳定的问题。

主要原因是因为标准技术内容老化,未能反映当前的产品需求和技术进步,不再适应产品生产和发展的需要,使得市场上产品性能指标良莠不齐,无统一的检验规范可依。

本次标准修订将参考相关国际标准,结合国内技术情况,进一步明确适用范围、补充性能指标和细化检测方法。

本标准修订后,将为企业相关产品生产研发提供技术规范和要求,同时为国内各类检测机构的注册检验,监督抽查及型式试验提供技术依据,满足市场对红外筛检仪的需求,有利于国内产品在整体质量和性能上的全面提升,大大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产品的系列化,进一步保持与国外产品竞争的优势;有利于扩大产品市场份额,促进国产品牌的建立。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红外人体表面温度筛检仪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外观与结构、标志和随机文件。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探测器以非接触方式测量人体表面红外辐射量,并通过适当的修正,输出被测人体部位温度的红外人体表面测温仪(以下简称测温仪)的设计定型、出厂检验、注册检验。规范了主要性能指标、试验条件、试验设备、试验步骤等要求。 适用产品包含红外额温仪(计)、红外体温计(仪)、体温热像仪、红外筛查仪等产品。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a) 额温计性能指标; b) 筛查热像仪性能指标; c) 电气安全; d) 环境试验要求; e) 电磁兼容性; f) 标志和随机文件。 与该标准的前一版本GB/T 19146-2010相比,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本标准在维持原标准结构大致不变的基础上,对主要章节下的子条款内容,进行了较多补充或者修改; ——筛查热像仪部分变化较大,首次参考了IEC80601-2-59的内容; ——更新了本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补充了一些术语并对原标准的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调整; ——修改了额温仪实验室误差指标; ——修改了第四章“分类”; ——增加了对检验设备的要求,对试验方法和步骤进行了具体描述;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