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植物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评价 薄层色谱法》由 424-cnis(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归口 ,主管部门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主要起草单位 江南大学南昌大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205075-T-424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12个月
下达日期
2020-12-24
申报日期
2019-12-06
公示开始日期
2020-11-06
公示截止日期
2020-11-20
标准类别
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号
67.120.30
67 食品技术
67.120 肉、肉制品和其他动物类食品
67.120.30 鱼和水产品
归口单位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执行单位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主管部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抗氧化是抗衰老、抗疲劳、抗炎等生物活性的重要基础。

绝大部分以植物提取物为原料的功能食品都含有大量抗氧化活物质,例如芦丁、槲皮素、花青素、茶多酚等。

目前,生产抗氧化功能的企业多达2000多家,已经形成了2300多亿元的产业规模。

因此,抗氧化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评价植物提取物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常规的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基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分子与自由基混合后体系的颜色变化,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监测其吸光度值变化可以实现对样品中总抗氧化活性的定量分析。

但必须注意的是,这种抗氧化评价方法有一个固有的缺点:检测选择性差。

更确切地说,当样品中含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时候,分析结果无法区分每一种物质的抗氧化活性高低。

而基于实验动物模型的抗氧化评价方法时间长、成本高且误差大,因此难以形成国家标准。

薄层色谱是近年来广泛应用到植物提取物分析的一项色谱分离技术。

建立在薄层色谱和DPPH显色反应联用基础上的抗氧化分析方法兼备选择性高和通用性好的优点。

更重要的是,薄层色谱是目前唯一能与生化反应直接联用的色谱工具。

和传统的试管法测试不同,薄层色谱的色谱分离结果开放性和反应载体功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基于DPPH变色反应的抗氧化评估方法选择性差的问题。

薄层分离使原本混在一起的不同抗氧化物质按分子结构的差异移动到薄层板上不同的位置形成物理隔离,因而可以有效避免各种物质之间可存在的协同或拮抗效应;随后,通过浸渍方式与薄层板耦合的DPPH溶液可以方便地实现对混合物中不同抗氧化组分的同时评估。

本标准提出将薄层色谱与DPPH反应相结合,以槐米提取物为例,用于植物性食品原料中多元抗氧化物质抗氧化能力的高通量选择性评价。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植物提取物原料抗氧化活性的评估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相关的术语、原理、试剂、仪器和设备、分析计算步骤等。 本标准适用于植物性食品原料抗氧化活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