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化工园区公共管廊管理规程》由 TC251(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 上海化学工业区公共管廊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153732-T-469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24个月
下达日期
2016-01-04
申报日期
2015-04-24
公示开始日期
2015-09-24
公示截止日期
2015-10-15
标准类别
管理
国际标准分类号
13.300
13 环保、保健和安全
13.300 危险品防护
归口单位
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由于石油和化工产业产品的上下游关系紧密,通过管道进行原料或产品互送,以产业链的形式将上下游产品之间环环相扣,使上游企业的产品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不断延长生命链,实现原料、中间产品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形成生产过程的一体化和成本的集约化。

因此近十几年来,以化工园区规划建设为核心,加速化工产业布局调整,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石油化工和化学化工行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按照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所做的全国性调研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重点化工园区及以石油和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共有490余家。

其中,国家级化工园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30家,省级化工园区281家,将众多石化生产企业集中在化工园区统一管理,可同时兼顾经济、环保、安全的要求,有助于石化产业向原料多元化、产品精深化、产业延伸化发展。

公共管廊是化工园区内用于敷设架空的工艺物料管道、公用工程管道、供热管道和管道计量用数据通讯光缆的公共输送通道,衔接着园区内的所有企业,使上下游装置及公用工程等全部贯通,企业生产所需的物料都要通过管廊进行传递。

公共管廊作为化工园区内特有的公用基础配套设施,以较低的投资成本、较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和快速的传输速度,确保了气体、液体物料在各企业之间、工厂与码头之间便捷、高效流动,被形容为化工园区的“动脉”,为世界先进化工区所普遍采用,如美国墨西哥湾化工园区、德国路德维希化工区、比利时安特卫普化工区、荷兰鹿特丹石油化工带、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等。

目前,国内一些化工园区公共管廊已经形成规模,如上海化学工业区公共管廊截至2014年底已建管架约25公里,管道300多根,总长500多公里。

宁波化工园区、南京化工园区、武汉化学工业区、惠州大亚湾化学工业区等多家化工区均已建立公共管廊一体化运输体系,为化工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在发挥公共管廊快速、高效、经济等优势的同时,如何确保公共管廊长期安全运行,也成为了决定园区能否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由于公共管廊管理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管廊布局的开放性:由于化工园区占地面积广,难以实现封闭性管理,外来车辆以及外来闲杂人员众多,有些化工区内甚至有数量众多的民宅,危险程度大大增加。

2)物料输送的多样性和危险性:管廊上的管道为众多企业输送生产原料以及半成品,有GC1、GC2、GC3不同类别的管道,承担着诸多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介质的输送任务,介质种类多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如丁烯、氯气、苯、丙烯、丁烷等,分布在区内不同道路上,面积大、区域广、聚集度高、危险性大。

3)边生产边施工的特殊性:由于管架往往有一层或数层,安放有多根管道,新增管道的施工不能影响其他管道的正常运行,大大增加了施工和管理上的难度。

4)公共管理的复杂性:公共管廊由于关联到上下游企业、公共管廊管理单位、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外来施工单位等众多单位,协调管理复杂,难度大。

5)公共管廊设施的重要性:公共管廊是管道物流传输一体化付诸实施的载体,是为各用户输送各种介质的主动脉,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仅仅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具有集约管架、节约土地、节省投资的经济效益,而且更能符合工业集中区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利于环保、安全和卫生。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化工园区得到快速发展,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化工园区的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如2013年11月22日青岛黄岛开发区东黄输油管线原油泄漏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的特别重大事故; 2011年7月16日造成渤海湾海域大面积污染事件的中石油大连石化事故等。

此外,由于公共管廊的特点,高密度的管道分布以及多种高危险性的输送介质,且随着管网和管道的大量铺设以及管道服役时间的增长,管廊管道风险系数增加。

管廊管道安全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相关企业的正常运行,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严重威胁周边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管廊安全管理标准化,提高化工园区公共管廊安全管理的水平,显得尤为迫切。

我国在压力管道安全监控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在设计、制造、安装、检验与维修改造等方面的行政许可工作已有序开展,但由于公共管廊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兴产业,国家尚未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公共管廊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法规与管理方面缺失的问题和困难。

因此,有必要制定化工园区公共管廊安全管理规程,提高化工园区在危险化学品安全输送、风险防控和科学管理方面的能力。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在公共管廊区域从事建设、管理、使用的单位。 主要内容:本标准针对化工园区的公共管廊的安全管理,依据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循环模式,对设计、建设、施工、运行等不同阶段的安全管理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并对公共管廊相关各方,包括监管方、建设方、施工方、管理方、使用方等多方的职责及内容进行了描述。本标准同时突出先进的技术设备及管理理念在公共管廊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