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367和荧光增白剂393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由 TC257(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257SC2(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妆品分会)执行 ,主管部门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主要起草单位 上海市日用化学工业研究所(国家香料香精化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苏州质量科学检测研究院等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160676-T-607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36个月
下达日期
2016-06-14
申报日期
2015-07-22
公示开始日期
2016-04-14
公示截止日期
2016-04-30
标准类别
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号
71.100.70
71 化工技术
71.100 化工产品
71.100.70 美容品、化妆品
归口单位
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妆品分会
主管部门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化妆品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皮肤的保养。

我国已成为化妆品生产、消费的大国。

为了维持化妆品行业的持续发展,化妆品需要相应与时俱进检测手段来确保其产品质量。

荧光增白剂是一类能够提高物体白度的物质。

它吸收紫外光并发出可见蓝光。

人体皮肤通常带黄色,而荧光增白剂所发出的蓝光能与黄色互补,使皮肤呈现白皙的色泽。

一些化妆品厂商在其产品中添加荧光增白剂,消费者使用后会观察到皮肤美白的效果。

然而,皮肤长期接触荧光增白剂,可能导致各种皮肤问题。

荧光增白剂367的CAS号为5089-22-5,分子式为C24H14N2O2,荧光增白剂393的CAS号为1533-45-5,分子式为C28H18N2O2,它们具有溶解性好、亲和力大和增白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纺织、造纸等行业中被广泛使用。

作为与皮肤直接长时期接触的化妆品,目前还缺乏统一的荧光增白剂检测方法,因此,相关检测技术的研究是非常迫切的。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检测技术,液相色谱技术能分离复杂物质,具有前处理步骤简单快速、分离效率高等优点。

质谱技术能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本项目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367和荧光增白剂393定性定量测定法,为主管部门加强对化妆品的监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367和荧光增白剂393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膏霜、乳液、液体类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367和荧光增白剂393含量的测定。 1、前处理技术研究 前处理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有提取、富集和净化。化妆品种类众多,其性状、配方等差别巨大。本项目将根据待测物的理化、化学性质,结合不同类型化妆品基质特点,优化各项技术指标,满足分析要求。 2、检测技术研究 在实验中不断优化色谱、质谱条件,建立一种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准确度高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