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由 360-1(教育部(基础))提出 。

主要起草单位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162706-Q-360
制修订
修订
项目周期
24个月
下达日期
2016-12-09
申报日期
2016-07-13
公示开始日期
2016-11-14
公示截止日期
2016-11-22
标准类别
产品
国际标准分类号
03.180
03 社会学、服务、公司(企业)的组织和管理、行政、运输
03.180 教育
提出部门
教育部(基础)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从2014年开始,北京、苏州、无锡、南京、常州、深圳、上海、河北等多地学校发生“毒跑道”事件,造成部分学生流鼻血、过敏、头晕、恶心等症状。

近年来大量学校因升级改造,使用塑胶跑道替代原有操场材料,但是由于缺乏监管体制,塑胶跑道的质量堪忧,一些不良商家采用有毒材料施工,给使用跑道的师生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

为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安全,2016年以来,教育部多次和体育总局、环保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等部门协商完善塑胶跑道标准有关事宜。

GB/T 19851.11《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 第11部分 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提出,由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市圣日体育设施工程有限公司负责起草的适用于中小学校校内使用的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地面。

该标准于2005年10月1日实施,距今时限较长,对相关有毒有害物质规定欠缺,部分技术参数需根据现有检测手段的进步进行修正;另外,该标准仅规定了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铺设面层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未涵盖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铺设面层的设计、施工、环保和验收等内容,因此,为进一步完善该标准,提高中小学校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铺设面层质量,现提出修订该标准的申请。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拟规定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铺设面层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拟增加设计、施工、环保和验收等内容。 适用于中小学的校内使用的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地面。

主要强制内容及理由

1、化学性能中有关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成品和原料有害物质限量要求; 2、物理性能中的冲击吸收值、拉伸强度。

强制理由:1)主要从保证中小学生健康安全的角度实施强制要求。标准中界定有害物质都是基于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的生产和加工工艺,考虑到呼吸、摄入及皮肤接触等三种途径可能对中小学生造成伤害而定,其中成品中的有害物质包括:可溶性铅、镉、铬、汞、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总和、18种多环芳烃总和及苯并[a]芘、短链氯化石蜡(C10-C13)、4,4'-二氨基-3,3'-二氯二苯甲烷(MOCA)、氯乙烯单体,可能释放出的有害物质: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甲醛、苯、甲苯和二甲苯总和、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游离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原料中有害物质包括:甲醛、苯、甲苯和二甲苯总和、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DBP、BBP、DEHP、DNOP、DINP、DIDP)总和、短链氯化石蜡、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溶性铅、镉、铬、汞,固体原料中限量物质包括:18种多环芳烃总和、苯并[a]芘、可溶性铅、镉、铬、汞 上述限定的这些物质全部经过考证已确认为有害物质,可能造成的危害为致癌、可干扰内分泌系统或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皮肤干裂、可增加鼠类肝、甲状腺、肾的腺瘤和癌的发病率,并对水生生物有剧毒、可能对水生环境造成长期有害影响的物质,是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有毒物质的一类化合物等,因此为了保证中小学生的健康安全,必须严格加以限制。 2)冲击吸收值:反应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对冲击力的减缓性能,是表征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的重要指标,体现对运动的保护特性,拉伸强度:为试样的最大拉伸应力,代表合成材料面层的材料强度,反应耐用性。两项指标在多个国际标准中都为主要技术指标,也均体现防护作用。 中小学生大多为未成年人,多动,易动,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为了切实起到对中小学生的运动保护效果,防止运动损伤,达到体育教育教学目的,冲击吸收值、拉伸强度应为强制性要求。

与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矛盾、不冲突,上述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也是借鉴现有强制标准的有关要求,只是考虑到使用对象是中小学生,都是未成年人,个别指标的限值上有所严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