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信息技术 中继组播控制协议(RMCP)第1部分:框架》由 TC28(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委

主要起草单位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想(北京)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芯问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重庆邮电大学北京固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格麟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243070-T-469
制修订
修订
项目周期
16个月
下达日期
2024-09-29
申报日期
2022-06-30
公示开始日期
2024-08-09
公示截止日期
2024-09-08
标准类别
基础
国际标准分类号
35.110
35 信息技术、办公机械
35.110 网络
归口单位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国家标准委

起草单位

采标情况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IEC国际标准:ISO/IEC 16512-1:2016。

采标中文名称:信息技术 中继组播控制协议(RMCP)第1部分:框架。

目的意义

中继组播是基于IP网络环境的组通信应用程序的数据传输方案。

RMCP使用中继组播代理将应用程序数据从一个或多个发送方中继到多个接收方,其设计源于以下产业及技术考虑: 在产业层面,各类商业化的组应用服务已在全球范围内被提供,如实时媒体流应用程序、互联网电视、远程教育以及特殊活动的现场直播等。

上述应用服务大多使用复制IP单播的方法来实现,然而这一传输机制存在可伸缩性、流控制、拥塞控制等问题,从而对这些服务的收入及利润产生不利影响。

在技术层面,作为复制IP单播替代选项,IP组播是一种提供群组通信服务的有效传输技术。

然而,由于以下原因,IP组播尚未在Internet上广泛部署:一是部署成本高,投资回报率不确定;二是仅IP组播无法支持所有类型的组应用程序。

另一方面,虽然IP组播没有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但如基于以太网的局域网和专用网络等各种本地网络已经具备了IP组播能力。

基于上述考量,业界迫切须要在IP组播之外制定另一种基于IP网络实现组播的传输方案,而本标准所提出的RMCP就是这样一种方案。

RMCP可以利用现有的单播、组播和/或多播隧道传输机制,并以若干独立的设计模块支持任何类型的组播服务,有效解决了IP组播方案部署成本高、支持应用类型有限的问题,为全球组播服务模式升级提供实质性技术方案。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部分标准规定了中继组播RMCP的相关术语,并提出协议开发框架。该框架涵盖了包括网络实体及其之间的关系、服务场景、基本操作和消息编码规则在内的网络技术。本标准所等同采用的国际标准ISO/IEC 16512-1: 2016较其上一版本ISO/IEC 16512-1:2005主要进行了如下内容修改: 一、更改“RMA” 定义为“除发送者组播代理之外的组播代理”、“会话释放”为“会话终止”、“选项”为“控制项”、“选项扩展”为“子控制项格式”;二、增加了“SM协议栈”、“RMCP安全考虑”、“会话订阅”等内容;三、删除了“CP”“ID”“IP”“CP”SCTP”等缩略语、“RMCP服务场景”、“填充选项”。 鉴于上述修改内容包含对RMCP协议开发框架明显的技术更新,因此建议对等同采用ISO/IEC 16512-1:2005的GB/T 26243.1-2010开展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