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空间环境 太阳能量质子注量和峰值通量的确定方法》由 TC425(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425SC1(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空间环境分会)执行 ,主管部门为中国科学院

主要起草单位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214722-Z-491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18个月
下达日期
2021-12-31
申报日期
2021-03-10
公示开始日期
2021-11-10
公示截止日期
2021-11-24
标准类别
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号
49.020
49 航空器和航天器工程
49.020 航空器和航天器综合
归口单位
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空间环境分会
主管部门
中国科学院

起草单位

采标情况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国际标准:ISO/TR 18147:2014。

采标中文名称:空间环境(自然和人工)— 太阳能量质子注量和峰值通量的确定方法。

目的意义

太阳能量粒子(又叫太阳宇宙线)作用于航天器材料与器件,会引起单粒子效应、总剂量效应、位移损伤效应等。

造成航天器的在轨损伤甚至失效。

我国目前尚没有关于太阳宇宙射线及模型选用的相关标准规范,而航天工程应用上主要关注的是太阳宇宙射线的长期注量和短期的峰值通量,因此,亟需制定确定太阳宇宙射线注量和峰值通量的方法来指导航天器的研制。

填补我国尚无太阳宇宙射线统一标准规范的空白,并与国际接轨。

将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的国家标准,可以服务于我国的航天器及其有效载荷的设计、运行和地面模拟试验,以及材料、模拟试验设备研制中太阳宇宙射线长期注量和短期峰值通量的确定。

采用国际标准借助国际上的经验,比根据国内经验制定标准可以省时、省力、省费用,更可靠。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指导性文件给出了不同太阳活动情况下地磁层外近地空间航天器在轨期间太阳高能粒子注量和峰值通量的微分能谱,能量范围为0.1到103MeV。如果在轨位置已知,该方法也可以确定整个日光层的太阳能量质子基本注量和峰值通量。当考虑离子穿透进入磁层时,该方法也可以计算得到近地轨道航天器和载人空间站轨道的基本注量和峰值通量。 本指导性文件可用于计算对材料、电子元器件和生物体由重要作用的太阳高能粒子(SEP)的概率。由于太阳能量质子事件的发生时一个概率事件,因此,注量和峰值通量的计算也是相对于不同水平的概率。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第一章:范围。 第二章:术语、缩略语及定义。 第三章:主要原则。给出了计算太阳能量质子发生的长期注量和短期峰值通量的原理。 第四章:计算方法。给出了计算太阳能量质子的注量和短期峰值通量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第五章:基础表格。给出了计算太阳能量质子注量和峰值通量用到的主要参数。 附录A 主要方法原则 附录B 模型与实验数据的比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