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金属与合金的腐蚀 不锈钢在氯化钠溶液中点蚀电位的动电位测量方法》由 TC183(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183SC11(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分会)执行 ,主管部门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主要起草单位 上海材料研究所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211842-T-605
制修订
修订
项目周期
18个月
下达日期
2021-07-21
申报日期
2020-04-15
公示开始日期
2021-01-15
公示截止日期
2021-01-29
标准类别
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号
77.060
77 冶金
77.060 金属的腐蚀
归口单位
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分会
主管部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起草单位

采标情况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国际标准:ISO 15158:2014。

采标中文名称: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用氯化钠溶液中的电势控制测量不锈钢的点蚀电位的方法。

目的意义

项目有关政策、必要性、可行性、创新性和产业化情况、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预期的作用和效益等: 1、项目相关政策、课题等文件。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2月印发的《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精神而提出本建议,将ISO组织汇聚国际相关科技成果于2014年推出的ISO 15158:2014 《Corrosion of metals and alloys —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pitting potential for stainless steels by potentiodynamic control in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用于我国工业,以利于提升我国相应的检测评价水平,提高点蚀失效的预测预防能力,包括更优质不锈钢的研发生产,促进该战略产业的发展。

2、项目可行性、先进性、创新性和产业化、解决问题、产生效益等情况(技术创新性、国内外生产企业情况、产量及需求量等)。

不锈钢作为一种高端的基础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根据不锈钢行业的统计和研究(1-3),我国2019年不锈钢生产量和使用量分别达3千万吨和2.46千万吨,双双位于世界第一,然而低档次材料占比过大,高水平标准的建立和应用是该战略产业提升的关键途径之一。

点蚀是不锈钢失效的主要方式之一,这种局部腐蚀与合金成分、夹杂物、偏析、表面处理、热处理、使用环境等因素相关,其敏感性检测非常重要,点蚀电位是关键指标之一,其测量方法的先进性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拟修改使用ISO 15158:2014 《Corrosion of metals and alloys —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pitting potential for stainless steels by potentiodynamic control in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发布实施后可用于指导不锈钢在氯化钠溶液中点蚀电位的动电位相关测试工作的开展。

3、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同步制定为国际标准的可行性: 我国现行的GB/T17899—1999 《不锈钢点蚀电位测量方法》等效采用日本JIS G0577-1981《ステンレス鋼の孔食電位測定方法》,已落后于国际相关科技的发展。

本工作拟修改采用ISO于2014年发布的标准,进行升级,使得点蚀敏感性的测试评价更加科学、更与国际并轨,,这对我国不锈钢的研发、生产和使用有重要意义,以ISO标准为基础也有利于我国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在动电位控制下测定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奥氏体,铁素体,马氏体)点蚀电位的方法。 与采用化学浸泡法测试点蚀敏感性方法相比,本方法的主要优势在于测试的快速性,使用该方法可以在一次电位扫描中即测得点蚀电位这一点蚀敏感性指标。 本标准测得的点蚀电位可以作为性能的一个相对指标,例如,用于比较不同批次不锈钢的相对性能。本标准中的试验并非为了测定服役环境中点蚀发生时的点蚀电位。 本标准代替GB/T 17899—1999《不锈钢点蚀电位测量方法》,由于GB/T 17899—1999《不锈钢点蚀电位测量方法》等同采用JIS G0577-1981,而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15158:2014 ,因此与GB/T 17899—1999相比标准结构和技术内容有较大差异,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题;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 增加了原理(见第2章); 删除了引用文件(见GB/T 17899—1999第2章); 增加了两种预防试样架与试样之间的接触部位不发生缝隙腐蚀的方法见(见3.4、附录A.1和A.2); 修改了参比电极(见3.7); 修改了试样的准备(见5.2.1); 修改了试样的最终研磨方法(见5.2注2); 修改了试验溶液的配制(见5.3); 修改溶液除氧试验步骤(见5.4.3); 修改了最低溶液体积与试样面积之比(见3.5.5); 修改电位扫描速度(见5.4.3); 修改了实验结果的判定(见5.4.4); 修改了试验结果的观察(见5.6.3); 增加了平行试验的数量(见6.1); 增加了附录B,点蚀电位数据统计分析示例; 增加了ISO 15158:2014的参考文献(见参考文献)。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15158:2014 《金属与合金的腐蚀 不锈钢在氯化钠溶液中点蚀电位的动电位测量方法》(英文版)。该国际标准为2014年首次发布。与ISO 151558:2014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增加“注4:研磨后放置于空气中形成钝化膜常常会导致自腐蚀电位Ecorr升高,若高于点蚀电位则导致测试无法进行,此时可提高溶液除氧的程度或用刚研磨的表面测试,同一批次测试的停留时间应该一致。”(见 5.2 ); 增加了除氧用N2或Ar 的纯度不低于99.99%。(见5.4.3)。 本标准还做了下述编辑性修改: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国际标准引用的ISO标准尽可能换成等同采用的中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