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冷轧金属薄板和薄带表面粗糙度、峰值数和波纹度测量方法》由 TC183(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183SC4(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方法分会)执行 ,主管部门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主要起草单位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200657-T-605
制修订
修订
项目周期
18个月
下达日期
2020-03-06
申报日期
2019-07-24
公示开始日期
2019-11-08
公示截止日期
2019-11-22
标准类别
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号
77.040.99
77 冶金
77.040 金属材料试验
77.040.99 金属材料的其他试验方法
归口单位
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方法分会
主管部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冷轧金属薄板和薄带的表面粗糙度、峰值数和波纹度对涂漆质量有较大影响,汽车板和家电板对此均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尤其是汽车外板。

由于表面粗糙度、峰值数和波纹度对冷轧薄钢板的冲压性和涂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表面粗糙度是汽车板和家电板生产中最重要的控制指标之一。

GB/T 2523-2008《冷轧金属薄板(带)表面粗糙度和峰值数测量方法》是专门针对冷轧金属薄板(带)表面粗糙度测量的方法标准,提供了平均粗糙度Ra、峰值数RPc(或PPI)和滤波中心线波纹度Wca(由规范性附录A给出)三个指标的测量方法,广泛应用在冷轧金属薄板和薄带生产和应用领域,实施至今已有10年。

10年来,我国冷轧金属薄板和薄带产品的生产技术发展迅速,产量迅速增长,产品用户对表面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许多对表面质量要求高的冷轧薄钢板,如汽车板还需用Rz和Rz1max评价粗糙度以及用Wsa1-5和Wa0.8评价波纹度,现行标准未提供这几项指标的测量方法,已不能满足标准用户的需要;其次,由于GB/T 2523-2008标准发布早于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也需按照GB/T 1.1-2009对其做结构和编写方面的修改,如增加目次和表题等。

本次修订,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1、修改了标准名称,将范围扩大为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并增加了波纹度的测量; 2、明确本标准适用于测量具有和不具有表面金属镀层的冷轧金属薄板和薄带; 3、将波纹中心线波纹度Wca测试纳入标准正文; 4、增加Rz、Rz1max、Wsa1-5和Wa0.8定义、术语和测试等内容; 5、增加加工Wa0.8或Wsa1-5Marciniak杯试样的规范性附录A; 6、对GB/T 2523-2008做结构和编写等方面的修改。

冷轧薄钢板(带)的表面形貌由宏观几何形状、粗糙度和波纹度组成。

宏观几何形状变化频率最低,波长大于10mm,主要由薄钢板和钢带本身的弯曲造成。

粗糙度是变化频率最高的部分,波长小于1mm,波纹度的波长在1mm~10mm范围,介于宏观几何形状与粗糙度之间。

当冷轧薄钢板用于汽车外板时,外观质量除受涂漆工艺影响外,还受到冷轧薄钢板表面形貌的影响。

冷轧薄钢板表面经过涂漆后,漆膜可以掩盖和消除波长短的表面粗糙度,但波长较长的波纹度部分则会保留在表面,甚至变得更加明显。

因此,冷轧薄钢板和钢带的表面波纹度是评价其表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SEP 1941-2012,接触式(触针)和非接触式(光学)测量系统均可用于测试波纹度。

其同时规定,由于不同光学测量系统没有通用的参考值,如有争议,应采用测针测量。

本标准将主要规定接触式(触针)测量方法。

修订后的标准既适用于一般冷轧金属薄板和钢带制造企业、汽车板和家电板用户等,更贴近国内外高端的冷轧薄钢板、钢带制造企业和知名乘用车厂,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做出贡献。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冷轧金属薄板和薄带表面粗糙度、峰值数和波纹度的术语和定义、测试要求、测量过程及结果和测试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测量具有和不具有表面金属镀层的冷轧金属薄板和薄带表面粗糙度(Rɑ、Rz和Rz1 max)、峰值数RPC(或PPI)和波纹度(WCA、Wɑ0.8和Wsɑ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