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工业自动化能效诊断方法》由 TC124(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主要起草单位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184402-T-604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24个月
下达日期
2018-12-29
申报日期
2018-01-29
公示开始日期
2018-07-26
公示截止日期
2018-08-10
标准类别
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号
25.040
25 机械制造
25.040 工业自动化系统
归口单位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经过近30多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在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提高。

但是我国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经济发展中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凸显,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

由于人口众多,我国能源资源相对不足,而且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则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我国工业能耗大约占总能耗的70%,且在技术水平、生产效率、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大,因此大力发展工业生产的节能、环保、高效技术是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目前当工业自动化生产设备出现故障不能正常生产时,设备或生产过程的异常才引起重视,没有从能效的角度提前判断设备或生产过程的异常。

基于能效基准的诊断方法,能够提前发现异常,找到对应的故障和改进点,然后进行故障排除,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及降低能源消耗量。

因此,能效诊断方法对于提升工业自动化企业产能,降低能效损耗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工业自动化生产的能效基准的建立方法、能效分析模型、能效诊断评价指标、能效对标及能效诊断流程等。适用于工业自动化的能效分析、能效诊断等。 能效基准的建立方法包括机理分析、数据拟合和历史数据统计。能效分析模型主要是用来分析设备、工艺或过程、系统的材料、能量、时间以及影响能效的参数,为能效诊断评价指标的计算奠定基础。能效对标的过程是计算出的能效诊断指标与行业、国家标准或历史最优指标进行比较,得出能效分析结果,用于后续的能效优化及设备、生产过程异常的排除。 能效诊断流程主要分为4个关键步骤:采集能效相关数据;能效数据导入能效分析模型,进行能效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输入能效基准,与计算的能效结果对比,偏离基准值,进行能效故障诊断分析;根据能效诊断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报警或进行能效优化等。能效优化时,做节能效益计算。

国家级科研专项支撑

离散及流程行业制造/生产过程能效检测与评估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2017YFF0207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