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6部分:电离辐射因素》由 TC261(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261SC1(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分会)执行 ,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环境保护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等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170409-T-469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12个月
下达日期
2017-05-23
申报日期
2015-12-04
公示开始日期
2017-02-28
公示截止日期
2017-03-14
标准类别
安全
国际标准分类号
13.100
13 环保、保健和安全
13.100 职业安全、工业卫生
归口单位
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分会
主管部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电离辐射指能在生物物质中产生离子对的辐射,指波长小于100nm的辐射。

电离辐射的种类很多,高速带电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线、γ射线。

(非电离辐射指空气或真空中波长大于100nm的任何电磁辐射、声音或者超声波。

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辐射、可见光、红外辐射、射频辐射、超低频辐射、激光、声音、超声波等。

)。

电离辐射是检测实验室的危险因素之一。

人员暴露于电离辐射中,将引起生物效应(身体上、遗传上),危害人体健康,导致疾病。

大剂量的电离辐射有害性显著,然而人们也更关心低剂量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长时间暴露于低剂量的电离辐射中,会增加癌症等疾病的发生概率。

例如,2013年1月至2月间,武汉协和医院手术室长期违法使用放射性医疗设备,且缺乏必要防护,导致楼下妇产科同一科室多名医生患甲状腺癌的事件,引起舆论很大关注。

电离辐射是不是武汉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集体患甲状腺癌的因素?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健康的影响有多大?如何保护我们的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2006年某实验室发生试验用放射性辐射源丢失事件。

实验室的不规范运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预防措施不到位,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因此,急需制定一个标准来规范实验室有关电离辐射运行和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

本标准的制定及有效执行,将有效保障实验室运作过程中由于电离辐射引发的人身健康安全。

目前我国检测行业已形成年收入800亿、检测实验室总数超10万家、从业人员数百万人的规模。

检测实验室的工作中存在各类危险和事故隐患,包括电离辐射隐患。

实验室的工作带有科研性、试验性和不确定性,除存在触电、机械伤害、火灾、非电离辐射、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外,检测工作中也涉及电离辐射源和电离辐射发生设备。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可能由于外部辐射或身体内部放射性物质。

实验室有必要对放射性材料的使用、贮存、运输、以及废物处理等环节,辐射发生设备的安装、使用,以及涉及电离辐射的实验室的设计建造,人员职业性暴露、非职业性暴露、公众暴露辐射、紧急情况下的辐射暴露、辐射的防护等等制定规范。

实验室运行可能涉及电气、机械、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化学和微生物等危险因素。

SAC/TC261已组织完成制定GB/T 27476.1-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1部分:总则》、GB/T 27476.2-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2部分:电气因素》、GB/T 27476.3-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3部分:机械因素》、GB/T 27476.4-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4部分:非电离辐射因素》、GB/T 27476.5-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5部分:化学因素》,但是,目前我国还缺少关于检测实验室的电离辐射因素的标准。

本标准将作为GB/T 27476系列标准的第6部分。

《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6部分:电离辐射因素》标准与已发布的GB/T 27476系列标准的编制原则、标准框架结构、写法、术语等保持一致,是检测实验室安全在电离辐射方面的特殊要求,与GB/T 27476.1-2014一起使用。

由此可见,制定一个国家标准来规范实验室关于电离辐射因素的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已是当务之急。

本标准的制定将保障实验室人员的人身健康和安全,从而使我国实验室电离辐射的安全管理更上一个水平,向国际先进的行列迈进。

目的和意义: 目前,我国的实验室安全标准体系中尚无电离辐射因素的实验室安全标准。

对电离辐射的其它要求国内也很甚少标准,行业人员非常缺乏相关标准。

目前,我国关于电离辐射的标准主要为GB 18871-2002,但它不是专门针对实验室的电离辐射因素要求。

本标准结合了实验室运作特点,在原则上与国内法规及相关标准保持一致。

制定《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6部分:电离辐射因素》标准,可填补空白,进一步完善检测实验室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1) 建立实验室安全有关电离辐射因素的标准,防止实验室人员在使用电离辐射源时非必要暴露于辐射和其他人员可能被意外或与非预期的放射性物质或辐射射线伤害的事故; 2) 建立科学的有关电离辐射危险因素的实验室安全运行要求,规范实验室安全操作; 3) 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建设,为实验室的安全运行提供指引,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降低运行风险,保证实验室安全有效运行,有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范围: 本标准规定检测实验室有关电离辐射因素的安全要求。适用于使用或储存放射性物质的实验室,或运行辐射仪器的实验室。生物、动植物检疫、医学、法医、兽医等实验室应用本标准时,还应符合专业领域的安全标准。人员在无许可资质情况下操作辐射性物质,也可参照本标准规定。本标准的制定,用以防止人员在实验室使用电离辐射时的非必要暴露于辐射和其他人员可能被意外或非预期的放射性物质或辐射射线伤害的事故。同时也描述了放射性物质和辐射设备的重要特性,有害性,实验室设计要求和其他基本的辐射防护信息。 主要技术内容: 1 安全管理要求:组织机构和职责(最高管理者职责、辐射保护顾问的职责、职业暴露人员职责)、应急准备和响应(紧急事件处理程序); 2 安全技术要求: 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电离辐射危害及其控制; 2)人员:培训和指导;暴露于电离辐射的人员等级的划分和监测; 3)设施和环境:辐射/放射性同位元素与放射性实验室的设计要求(概要、计划摘要、危险类型、设计与建设要求)、初级/主要辐射量的限值(概述、NHMRC推荐限值(人的分类、放射(线学)防护体系)、职业性暴露于辐射人员、公众群体、辐射量的限制/约束、紧急情况中的辐射暴露);电离辐射的防护(通用要求、指定辐射区域(DRAS)、辐射警告标志、屏蔽、人员单独工作); 4)设备:设备的安全(电离辐射的防护-密封辐射源和辐射发生设备:通用要求、有界安装场所、开放安装场所、密封辐射源、X射线分析设备、柜式X射线机、粒子加速器); 5)检测方法:电离辐射监控(概述、监测设备的校准、个人监测、辐射量的记录、区域监控); 6)物料: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防护要求、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使用、放射性材料的贮存、放射性材料的运输、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附录A 公众辐射照射的控制(资料性); 附录B衍生的辐射防护标准(规范性); 附录C 电离辐射测量(规范性); 附录D 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等级评定(规范性); 附录E 固体、液体及气体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理(资料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