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耳穴名称与定位》由TC475(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下达日期
2019-12-10
项目周期
一年
发布日期
2022-12-28
归口单位
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翻译承担单位

翻译人

赵百孝
周立群
荣培晶
王磊
韩丽
LIMMINYEE
许焕芳

国内外简要情况说明

国内现状: 耳穴诊治法是以耳郭为诊断施治部位的针灸疗法,具有突出的临床疗效和广泛的应用范围,是针灸微针体系中应用最广的一种。

早在2000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耳穴治疗疾病及原理的记载,此后历代医家对耳郭穴位不断丰富,也有关于耳郭分区探索记载。

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耳穴在国际国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迅速发展,我国学者开展了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和探索,发现了众多新的耳穴有效点和区域。

同时,在国际上,也出现了以法国、德国、美国等为代表的耳穴定位分区的不同学派。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有关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启动了耳穴名称与部位的研制工作,经过十多年的认真研究和与国际间的交流沟通,于1992年确立了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GB/T13734-92),该标准被作为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的规范文本广泛使用,也在国际范围内广为传播。

2006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承担对92版标准进行修订,于2008年7月1日新版国标“耳穴名称与定位”(GB/T13734-2008)发布实施。

该标准在制定中,吸收了国内国际耳穴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时也保护了我国耳穴领域的古今自主知识产权。

标准基于耳郭解剖研究,建立了以“区—点结合”为特色的部、区、点结合的耳穴分区定位标准化模式;确立了耳郭方位术语;设定了便于耳穴定位的耳郭解剖标志点、线,为耳穴的精确分区定位提供了统一的依据;确立了以耳郭解剖为基础,中西医结合的耳穴术语框架;分区代码采用了英文字母加编号的方式,为进一步向国际标准过渡创造了条件,具有显著的创新性,与国际同类标准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该标准为耳穴的医疗、教学、科研提供统一的耳穴命名和定位标准,从而为耳针的学术交流创建共同的语言,也是耳穴国际标准化的工作的重要基础,对维护我国针灸领域在国际范围的学术制高点,保护针灸独立知识产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外现状: 目前,国际上目前尚未建立统一完整的标准化耳穴术语,中国、法国和美国都各有自己的耳穴标准。

《耳穴名称与定位(修订)》基于国内外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果,内容丰富,更全面地反应耳穴发展的历史。

技术方案独具创新,简明扼要,符合耳穴临床实际情况,便于推广和接受。

与其他国家方案比较具有一定优势,处于领先地位。

将《耳穴名称与定位(修订)》翻译推广,可以为我国参与制定ISO国际耳穴标准奠定基础。

此外,赵百孝教授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