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水体可见光-短波红外光谱反射率测量》由TC327(全国遥感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科学院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下达日期
2018-11-15
项目周期
中文标准发布后90天
发布日期
2022-12-28
归口单位
全国遥感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遥感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中国科学院

翻译承担单位

翻译人

尹球
巩彩兰
贾媛媛
张风丽
高国龙

国内外简要情况说明

水体是生活和生产用水的重要来源,其合理开发利用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十分重要。

近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和污水处理能力的不匹配,导致陆域和近岸海域水质下降,各种水华、浒苔、溢油、热排放等水污染事件频发。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态环境健康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水质治理政策,水环境治理的力度和强度都非常大。

国外虽然水质污染程度不及国内这么严重,但是水华爆发,以及其它突发的水污染事故等也时有发生。

常规的水质监测通过固定测点的定时采样分析,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和财力,而且只能获得某个站点的瞬时的水质参数。

卫星和航空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大范围快速测量,成为水质监测的新型手段,已得到大量应用。

从水环境指标定量化监测的要求出发,卫星和航空遥感水环境的前提是建立水环境指标与光谱的相关模型;开展卫星与航空遥感时,也需要同步进行必要的水面光谱和水质采样分析,用于标定、大气校正和真实性检验等;此外,水体光谱测量本身就是一种快速、非接触获取水质指标的有效手段。

总之,水体光谱测量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所获数据的系统性及质量保证十分关键。

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陆域水体和海洋光谱测量实验,积累了大量数据,但各单位在采集光谱数据时,缺乏统一的测量规范,对于相关信息的描述大多只与各自的项目相关,阻碍了多单位、多课题测量数据的共享和综合应用。

此外,水体光谱测量的环境与目标特征多变,许多测量工作缺乏质量保证,配套信息不完整,缺乏可比性,而使数据可用性差。

尤其是陆域和近岸海域水体,管理和遥感应用单位众多。

为了提高水体光谱测量数据的应用效果,有必要建立统一的测量规范,实现测量的标准化、信息的系统化。

目前国内外未见与水体光谱反射率测量相关的标准,在调研分析国内外现状及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征集遥感技术与应用相关管理部门、政府应用部门、企业及研究机构等意见,2014年国家标委会批准水体可见光-短波红外光谱反射率测量国家标准立项,目前该标准已进入送审稿审查阶段。

同期开展外文版标准编制工作,将为标准走出去做好技术准备,该标准与《GB/T 33988-2017 城镇地物可见光-短波红外光谱反射率测量》相配合,将加快我国遥感数据及相关技术成果的输出,推动领域基础数据公用共享,更好地服务国际科学研究,对占领国际遥感技术应用市场、确立我国在定量遥感应用领域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