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再生铜原料》由 TC243(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243SC2(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重金属分会)执行 ,主管部门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主要起草单位 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214656-T-610
制修订
修订
项目周期
18个月
下达日期
2021-12-31
申报日期
2021-06-01
公示开始日期
2021-11-23
公示截止日期
2021-12-07
标准类别
产品
国际标准分类号
77.150.30
77 冶金
77.150 有色金属产品
77.150.30 铜产品
归口单位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重金属分会
主管部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1、 目的 再生资源行业作为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循环经济中发展较好的行业。

再生铜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补充原生铜资源不足的有效手段,同样是生产金属产品,用优质再生铜原料与用原矿和精矿相比,其能耗、‘三废’处理量等都大幅降低,还可以缓解对原生矿产需求的压力。

近年来我国再生铜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再生铜原料来源广泛、种类多样、形态各异,可能混有夹杂物、附着物、污染物等,如随着原料直接入炉生产,则将对环境和产品品质造成极大的影响,可以说,原料分类粗放不仅会造成资源环境的损失浪费,也会拖产业升级的后腿。

为了能从源头杜绝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对进口废物的管理,确保进口到中国的废铜越来越“干净”,需要对进口再生铜原料经过科学严密的分类和检验,为此发布实施再生铜原料标准是必然趋势。

现有标准《再生铜原料》(GB/T38471-2019)的定位是可直接生产利用即原料直接投炉熔化的原料。

与其他废料标准相比,在原料不需要经过处理即可用于其原始用途的生产,且生产出来的铜板带、棒材、线材、管材、铜排等产品均能达到或高于国家、国际产品标准,生产过程中采取脉动布袋式除尘器、水处理系统等环保设施,各项排放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而且对原料表观特征、放射性污染物、夹杂物含量、水分含量、金属总量、金属铜量、金属回收率以及具体的检验方法做出了详细规定,整体水平较之前废铜进口检验标准有较大提高。

与现行的欧标、美标、国标等标准有较大区别。

本标准强调的是经过分选等加工处理后可以直接利用的原料,区别于铜废碎料,并且非常清晰的给出了各类原料的名称及代号,强调分类装运和贸易,夹杂物指标要求远高于进口废物环控标准,整体技术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标准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实施半年多来,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进行了宣贯落地;组织开展了《再生铜铝原料预处理技术白皮书》编制工作,帮助国内外企业更好的了解标准技术指标和要求,改进和选择更好的预处理工艺装备确保原料质量达标;同时,在再生金属分会组织下,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并学习借鉴国内外行业组织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开展了国外供货商、国内收货人资质认定工作,规范市场秩序,保证原料品质,坚决禁止洋垃圾进口。

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发布了关于规范再生铜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符合《再生铜原料》(GB/T38471-2019)标准的再生铜原料不属于固体废物,可自由进口。

该进口政策实施以来,海关结合再生铜料国家标准和查验布控指令,制定现场检验工作要求,细化完善查检流程,统一查验尺度,加强采购原料质量安全管控。

但由于在实施过程中各相关方对标准理解和认识不统一,使得在执行标准中主要出现以下问题: (1)标准中原料的表观特征和来源需要补充和完善,明确再生铜原料是需要经过有效分选或预处理的产品。

(2)对标准中的部分技术要求需要进行调整和明确,既能体现出高品质原料的关键项目及其检验要求(如表观特征、夹杂物、放射性污染物、危险物质和金属铜量),以及作为一般项目的金属总量、水分、金属回收率、断口组织、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等,又不会对各相关方在理解和操作上不产生争议现象。

(3)对于部分指标进行检测时,如铜含量,一些检测实验室还不具备更高效、快捷的测定条件,在实际检测操作中存在困难,容易造成原料滞留海关时间长,一定程度上造成原料保存、管理压力大,成本增长,同时对企业的原料供应方面产生较大影响。

针对上述情况,为科学界定高品质再生铜原料进口市场,确保标准技术上可操作,管理上可执行,建议申请对《再生铜原料》国家标准进行主持修订,为企业原料贸易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技术支持,维护贸易双方利益。

2、意义 本标准的制修订是对再生铜原料实施有了更加精准的判别与检测,通过精细化、标准化操作,增强了再生铜原料的稳定性,提高了再生铜产品质量和工艺稳定性;为国内外贸易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促使原料分级分类熔炼,有利于环境保护和降低能耗,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文件代替 GB/T 38471-2019《再生铜原料》,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1、增加原料分类要求,将表观特征、来源和主要加工方式列入其中; 2、增加不同类别再生铜原料的加工流程; 3、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贮存要求、爆炸性物品要求和危险废物要求; 4、增加爆炸性物品、危险废物的检验方法。 5、更改原表3中以脚注形式规定的“其中含有涂层的原料质量应不大于原料总质量的5%”,增加单列的原料涂层技术要求。 6、更改夹杂物含量、金属铜量、铜含量技术要求,水分含量、金属总量和金属回收率为一般技术要求,并在脚注中体现。 7、试验方法中的放射性污染物检验参照附录B的规定进行,附录B更改为规范性资料。 8、试验方法中的水分含量检验按附录C的规定进行,附录C更改为资料性附录。 9、试验方法,金属回收率检验按附录D的规定进行,附录D更为资料性附录。 10、检测项目应对每批原料的表观特征、放射性染污物、夹杂物含量、水分含量、金属总量和金属铜量进行检验,更改为表观特征、放射性染污物、夹杂物含量、危险废物、爆炸性物品和金属铜量进行检验。 11、检验结果的判定,夹杂物含量、金属总量、金属铜量、金属回收率、铜含量任一项检验结果更改为夹杂物含量、金属铜量任一项检验结果不合格时,应从该批原料中另取双倍份数的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