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稀土矿及稀土产品 总α、总β放射性的测定 厚源法》由 TC229(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 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省长汀金龙稀土有限公司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210960-T-469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24个月
下达日期
2021-04-30
申报日期
2020-08-20
公示开始日期
2020-11-06
公示截止日期
2020-11-20
标准类别
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号
77.120.99
77 冶金
77.120 有色金属
77.120.99 其他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归口单位
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稀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我国出口的重要资源产品。

多年来的出口和开采利用使得国内的稀土资源日渐减少,很多矿山资源枯竭,随之我们开始进口稀土矿,我国进口稀土矿主要来自美国、肯尼亚、泰国等国家,国外稀土矿成分较复杂,多为伴生放射性矿,伴生有高于规定水平的天然放射性物质。

我国的稀土矿体主要有氟碳铈矿、独居石矿、白云鄂博矿和南方离子型稀土矿,这些原矿作为稀土冶炼的主要原料,常伴生有钍系和铀系等天然放射性核素,其含量随不同的矿体结构的不同有差异。

原矿在冶炼加工过程中,放射性物质也被迁移,重新分布,并在产品中富集。

所以不论进口稀土矿还是国内稀土矿放射性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持续对公共安全健康的关注和稀土产品日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稀土产品中的放射性含量高低已成为能否为人们友好使用和能否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

(1)我国的稀土产品占有世界市场的50%以上,一些企业生产的稀土产品因为常在出口贸易中遇到放射性水平不符合国际标准而麻烦不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稀土产品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放射性污染物主要通过吸入粉尘,气体溶胶进入人体形成内照射,通过长期接触,部份附在皮肤表面形成外照射。

根据医学资料证明,长期从事铀、钍、稀土冶炼的作业人员和接触稀土中间产品人员,引起肺癌、淋巴癌、白血病、遗传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增加。

(3)稀土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因为露天堆放的原因,含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在长期降雨淋滤下,容易进入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给环境造成一定的放射性污染,危害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已将稀土的冶炼,加工作为监控对象。

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变产物)。

地球上的一切自然物质中都含有不同数量的放射性元素,在天然“放射性元素”中,人们常听说的放射能量最大的是铀(U)、钍(Th)和镭(Ra),其次有钾-40(40K),铷(Rb)和铯(Cs)。

其中的α射线(粒子)实际上是氦(He)元素的原子核,由于它质量大、电离能力强和高速的旋转运行,所以是造成对人体内照射危害的主要射线;β射线是负电荷的电子流;γ射线是类似于医疗透视用的X射线一样和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由于它的穿透力很强,所以是造成人体外照射伤害的主要射线;稀土矿的天然放射性含量达到2.9×104-6.7×104Bg/kg;稀土产品的天然放射性含量达到0.6×103-2.2×104Bg/kg; 因此,掌握稀土矿及稀土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放射性污染水平,健全稀土产品的放射性监测体系就显得尤其必要,需建立总α、总β放射性的测量方法,如实的反映稀土矿及稀土产品的放射性水平。

目前,只有环境行业、食品行业有明确的检测方法,出入境对于进口矿有快速检测的检验规程,而SN/T 1798-2006《进口铁石矿放射性测量方法》中也是参考EJ349系列标准,该标准主要是针对岩石中钍和铀的测定,且方法操作繁琐,不适合稀土矿及稀土产品中放射性的检测。

稀土矿及稀土产品中总α、总β放射性的测定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使各个企业和检测机构没有标准方法可以遵循,影响结果的准确可比性,不利于稀土矿进出口的监管,也不利于稀土产品与国外接轨。

我单位在长期调研,了解企业实际需求的情况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稀土矿及稀土产品中总α、总β放射性的测定》标准。

本标准的提出对促进稀土产品贸易,解决稀土放射性监管的空白、提高产品质量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稀土矿及稀土产品中总α、总β放射性的测定。 本标准适用于单一稀土氧化物、混合稀土氧化物、稀土矿产品与富集物中总α、总β放射性的测定。 主要技术内容:(1)方法原理(2)标准源和样品的制备(3)分析测量过程 (4)结果计算(5)准确度(6)精密度(7)质量控制与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