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利用准动态模型获得地球辐射带注量的最劣情况和置信度水平的程序》由 TC425(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425SC1(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空间环境分会)执行 ,主管部门为中国科学院

主要起草单位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212939-Z-491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18个月
下达日期
2021-08-24
申报日期
2020-04-15
公示开始日期
2020-08-17
公示截止日期
2020-08-31
标准类别
基础
国际标准分类号
49.020
49 航空器和航天器工程
49.020 航空器和航天器综合
归口单位
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空间环境分会
主管部门
中国科学院

起草单位

采标情况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国际标准:ISO/TS 21979:2018。

采标中文名称:空间环境(自然和人工)-利用准动态模型获得地球辐射带注量的最劣情况和置信度水平的程序。

目的意义

航天器,尤其是近地轨道航天器,在轨运行期间将受到地球辐射带带电粒子的影响,引起单粒子效应、电离总剂量效应、位移损伤效应、内带电效应等,造成其在轨故障甚至失效。

在航天器设计过程中,需要利用地球辐射带模型,对其在轨环境和效应进行分析,并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充分考虑。

然而,由于太阳活动、磁暴等影响,地球辐射带的带电粒子通量是急剧变化的。

不同时间点,相同位置上的带电粒子的通量最高相差可达一个数量级,甚至更高。

而利用平均辐射带模型必将带来设计误差过大,进而引起设计不足或者过设计的问题。

而航天器接收的辐射注量环境根据其发射日期、轨道和运行时间而变化。

因此,对于航天器设计而言,重要的是最劣条件和注量的置信水平。

尽管到目前为止辐射带模型可以区分太阳活动最大值和最小值,但很难处理短期和长期波动。

但使用地球辐射带的准动态模型来获得注量的最劣条件和置信水平,可以实现航天器的抗辐射的最佳设计,从而提高航天器的在轨安全和可靠性。

本标准基于最新发布的ISO国际标准规范,利用国际上开展航天器地球辐射带环境分析的最新成果,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也将促进我国航天器的设计水平。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涵盖暴露于模拟空间辐射的非金属材料的试验。 非金属材料包括玻璃、陶瓷和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如金属基复合材料和层压材料。 本标准不包括用于电子元件的半导体材料。 模拟辐射的类型包括带电粒子(电子和质子)、太阳紫外线辐射和太阳耀斑的软X射线。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第一章:范围。 第二章:引用文件。 第三章:术语与定义。 第四章:空间环境辐射特性。 第五章:航天器材料的性质。 第六章:空间辐射模拟的要求。 第七章:模拟辐射源。 第八章:交替模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