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由 TC353(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等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203938-T-469
制修订
修订
项目周期
18个月
下达日期
2020-11-19
申报日期
2019-08-13
公示开始日期
2020-08-17
公示截止日期
2020-08-31
标准类别
基础
国际标准分类号
35.040
35 信息技术、办公机械
35.040 字符集和信息编码
归口单位
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中国现阶段不仅处于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经济转型与社会变革时期,同时也正处于大规模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之中。

这一背景下,这种特定的时代背景导致生产过程安全风险急剧增长,对于生产过程中危险及有害因素的管理一直是行业主管部门、相关企业所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逐步好转,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上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建立责任全覆盖、管理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体系,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和预防控制体系、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和应急救援、监察监管能力等建设”。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标准研制是通过标准化技术手段科学指导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预防、管控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提升整个国家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科学)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目前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各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随着各单位陆续复工复产,对各类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成为了安全复工复产过程中预防、管控工作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标准作为重要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基础性标准,从1992年第一版标准发布以来,一直是指导国内各行业安全生产的经典标准,被全国各行业广泛应用和引用,为了适应近年来安全生产行业发展新需求、新问题以及新形势下的多样性问题,适应安全监管部门的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及生产经营单位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辨析,该标准的修订意义重大。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预防,对伤亡事故原因的辨识和分析,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与交换。 本标准代替GB/T 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固有危险有害因素”和“派生危险有害因素”两个重要术语(见3.8和3.9); ——修改分类原则和代码结构,原代码结构由1段式改为2段式,代码总长度由6位改为7位,增加了图注(见图1); ——修改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表,增加新代码(见表1); ——增加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