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纳米技术 术语 纳米酶》由 TC279(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中国科学院

主要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东南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扬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南京大学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193987-T-491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24个月
下达日期
2020-01-13
申报日期
2018-12-03
公示开始日期
2019-07-30
公示截止日期
2019-08-13
标准类别
基础
国际标准分类号
01.040
01 综合、术语学、标准化、文献
01.040 词汇
归口单位
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中国科学院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在国家“纳米计划”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家于2007年在国际上率先报道了四氧化三铁纳米材料的类天然过氧化物酶活性(Nature Nanotechnology 2007),2013年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化学领域高影响力综述性期刊Chemistry Society Review发表论文,提出了“纳米酶nanozyme”这一新术语。

纳米酶兼具天然酶的高催化活性和纳米材料的光、电、磁等理化特性,稳定性好且可大规模制备,使模拟酶的研究从有机复合物拓展到无机纳米材料。

自纳米酶被发现以来,中国科学家率先将纳米酶应用于生物检测、疾病诊断、污染物处理及环境监测等各个领域,相关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目前已有超过50种不同纳米酶被相继发现,并应用于生物、医学及农业检测等领域,逐渐形成了由我国科学家引领的纳米酶研究新领域。

2017年国家科技部在重点研发专项中设立了“铁基纳米材料类酶效应与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技术”的项目,研究目标包括制定纳米酶的相关标准。

目前若干纳米酶技术已进入应用转化阶段,多种纳米酶原料和试剂盒正在开发之中,并已有基于纳米酶技术的检测试剂盒获得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批准,预计未来基于纳米酶的产品会快速增加,其基础研究也会更加深入。

虽然纳米酶(nanozyme)以及相关的术语已经被国际学术界所接受和使用,但目前尚未制定国家标准,也没有在ISO申请立项制定相关术语标准。

纳米酶术语标准的制定将为纳米酶领域提供一致和明确的术语体系,不仅能够确立中国在纳米酶研发与应用领域的引领地位,而且有利于规范纳米酶的研发及其活性评价,对于学术研究、技术转化和产品研发均具有重要意义。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纳米酶的研究与应用中的相关术语。 技术内容:本部分适用于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具有与天然酶类似活性的材料的相关术语,纳米尺度特性可以是含有纳米级元素的材料,也可以是具有纳米尺寸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