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家标准计划《智能制造 网络协同设计 第5部分:多学科协同仿真》由 TC124(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主要起草单位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

目录

基础信息

计划号
20202931-T-604
制修订
制定
项目周期
24个月
下达日期
2020-08-07
申报日期
2018-11-23
公示开始日期
2019-07-30
公示截止日期
2019-08-13
标准类别
方法
国际标准分类号
35.240
35 信息技术、办公机械
35.240 信息技术应用
归口单位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起草单位

目的意义

传统的产品研制,都是以试验的方式对设计方法和产品进行验证,以确保产品的性能。

往往试验需要人为控制,对于环境、仪器、人员等条件要求非常高,需要资金、人员、设备等大量投入,有些大型试验风险很难以预测,产品的研制周期长,研制成本高。

仿真可以有效的预测和检验产品设计的成果,是现代产品设计的必要环节,而多学科仿真是复杂产品的网络协同设计重要方法。

第4部分是解决网络协同设计的多学科场景下的协同仿真问题。

通过对多行业的调研和总结,网络协同设计的多学科协同仿真还存在以下问题: ---对常用设计仿真工具软件的封装与集成支持能力不足; ---数据异构问题; ---仿真多学科之间不能有效耦合; ---各工具大都处于分散应用状态,在仿真过程之中,需要研发人员进行大量的手工数据处理及数据传递工作,多工具之间多轮迭代协同效率不高; ---设计与仿真数据的不同源现象导致各种管理问题; ---多部门多人员之间主要依靠传统的任务协同单方式进行专业间协同,管理人员难以及时了解协同仿真工作进展; ---协同设计仿真数据处于分散管理状态,多部门多专业多人员数据协同困难,并且经常在协同设计仿真过程之中造成数据引用错误,容易埋下质量隐患。

因此设计仿真软件是否实现多部门、多专业、多人员、多工具之间的协同设计仿真是复杂产品网络协同设计的必要条件。

通过制定本部分,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为网络协同设计的整体完善和推动发挥重要作用。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本部分规定了多学科协同设计的仿真体系架构、仿真流程、验证过程仿真及统一知识模型库系统等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智能制造领域网络协同设计过程中的多学科仿真。 本部分规定了以下主要技术内容: ---试验设计要求; ---响应面建模要求; ---全方位优化要求; ---基于可靠性与鲁棒性的设计要求; ---虚拟验证要求; ---半实物验证要求; ---实物验证要求; ---知识模型库要求。